《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一集)开学典礼 成德法师、林美琴校长主讲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点此选集】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开学典礼 成德法师、林美琴校长主讲(第一集)2022/6/6 马来西亚
主持人:尊敬的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协会指导老师成德老师,尊敬的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林美琴校长,尊敬的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协会主席李校长,尊敬的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协会副主席庄校长,诸位校长、副校长、老师、董事、嘉宾,大家早上吉祥!欢迎大家出席二O二二行政人员德行教育《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文化研习营开学典礼。
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好榜样。学校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等,在现前本位的工作上、生活当中扮演好君、亲、师的角色,是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也是学生的一盏指路明灯,这就是作师作范。此次研习营将通过主题讲座、经典教学经验分享、影片教学等多元途径,让大家细细领悟以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教育本质,并将其融入体制内的教学,立德树人,为国家培育更多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很荣幸,在这次的研习营,成德老师以及他的传统文化讲师团,李校长以及庄校长,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们授课,讲解《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文化,谢谢老师和校长!也谢谢诸位学员在宝贵的一个星期学校假期里,拨冗时间参与此次的行政人员研习营,在座诸位舍己为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是我们的好榜样,谢谢大家!
接下来恭请尊敬的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林美琴校长为我们致欢迎辞,恭请林校长。
林校长:谢谢我们的李老师、谭老师,谢谢来自国外的成德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廖老师、张老师,当然还有来自我们马来西亚的李老师、庄老师,还有林老师,还有在在线的各位老师、副校长、校长,让我们有机会在在线一起见面,在这边我先向大家说声早上吉祥。
而我们都知道,众所周知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发展学生的行为、智力和提高学生水平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德行教育就是带领着学生共建和谐校园的环境,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精神的财富,让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理解校园文明,受到精神的感染,然后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说学校以思想培养、道德培养为立足点,重视学生德行可以推动学生迅速的发展,让学生感受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努力将学生培育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文化知识的引领,还需要思想素质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品德、理解人生,更要健全学生的价值观念。学校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的环境,延伸德行教育的道路,能够加强学生德育效果,使学生能得到心灵的滋养,帮助学生树立志向,培养学习自立,也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此老师发挥了极大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因为一位好的老师就能够成就孩子的一生,可见我们人文教育工作的威力非常的强大。《弟子规》云:「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它的意思就是如果老师本身不深入经意义理,不在人品上扎扎实实的落实,不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又如何能化己利人?自古以来,老师都视为人伦典范、世间人的榜样,因为老师的确能引领学生真诚效法的去学习。在此我衷心的希望我们身为人文教育执行者的一群,能时刻以此警惕自己,更应以此自我勉励。
近年许多学校推进德行教育,提倡《弟子规》教学,主要就是看见《弟子规》对学生的效应相对的良好,它不仅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更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引导,也规范了学生行为,为学生树立了美德少年,使学生带著文明与文化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征途。学生在德行教育的熏陶下得到心灵的教育,知道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能够严格的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修为,这些都是《弟子规》显著的效果。
相信大家都知道《弟子规》教导我们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教育我们为人子弟在家要孝顺父母,处事应该谨慎诚实,对众生需要真挚与友爱。它更是把孝字做为基础,强调为人子女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也反覆告诉我们处事的道理。三字成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可亲的《弟子规》,如一开始的《弟子规.总叙》就有这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汎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不是背起来又经典又容易上口?
《弟子规》全文短小精悍、思想丰富,对小学生的身心灵发展具有非常重要及实际的教化作用,对成人更有升华本质的效应。因此,今天大家有机会拨开疫情的阴霾,共聚一堂,能在这繁忙中的几天里忙中偷闲、静下凡心,聆听古人的训诫,从千年的智慧结晶里温故知新、披沙拣金,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鍊及学习成果,也不愧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巧逢今年我们的教师节,马来西亚的教师节主题为「教师是校园的和谐支柱」。教师的确在校园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除了肩负培育辅导未来的主人翁,更要建立符合国家教育哲学目标的新生代,以便教育能完善并和谐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教师为宗旨,因此教师本身的发展及完善方能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才能达至教育的整体效应。
在在线的各位同道们,人生是一条由不断学习所累积的道路,虽然道路有长短,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体悟、有喜乐、有困难、有突破,经由一连串的酸甜苦辣磨鍊,成就了一条多彩多姿的人生道路。我们掌握道路的领航者责任深重远大,因此唯有踏踏实实的学习、真诚的落实、积极的奉献,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树人的伟大事业。
最后在这温馨的一刻,我再次的祝愿大家学习愉快,平安喜乐又健康,谢谢!
主持人:谢谢林校长的金玉良言及鼓励。接下来,此次研习营的第一堂课将由成德老师带领我们学习。非常感谢成德老师在百忙中安排时间为我们授课,作之君、亲、师,成就和谐校园。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如刚才林校长说的,马来西亚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是「教师是和谐校园的支柱」,我们非常期待成德老师给我们关于成就和谐校园的锦囊,恭请老师。
成德法师:谢谢主持人。尊敬的林校长、李校长、庄校长,诸位校长、诸位领导、诸位授课老师、诸位同道,大家吉祥!
想起十八年多前,刚好有机会到海口去跟大众交流传统文化,当时候刚开始分享,自己中文是最弱的,所以也是挺紧张的,然后一看有人来听就很高兴。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老太太来听了,她从头到尾都对着我点头,我愈讲愈有信心。后来下了课我就很主动向前去要跟她握握手感谢感谢,结果握着她的手,我讲了好几句话,她好像一句也没听懂,就一直看着我。旁边的人说她听不懂普通话。她是因为听说有人要讲传统文化,所以她就来参与了,来鼓励这个年轻人,她就一直在那里点头,其实她是听不懂的。自己在这十八年多能有一点成长,都是大众信任支持,让我们能够一点一点的来学习、来提升。所以也首先感谢我们职工会诸位校长、同道对我们所有老师们的信任,让我们有这个跟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
成德听师长释净空老教授有说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透过教育才能把文化传承下去,但是假如没有文化,那就没了灵魂,所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就想起孟子有一段话,其实孟子提的这段话是在让我们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们的深谋远虑,孟子提到的是尧舜这些圣王,他们是作之君,他是天子,但是他们也是以父母的心来爱老百姓,所以是作之亲;他也在一些重要的机会点来教育百姓,他是作之师。我们也看过「雍正皇帝上谕」,这些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一些重要的点上他也会去提醒百姓、教育百姓。
举个例子。春天要来了,有二十四节气,有一个节气叫惊蛰,那个雷一打,所有冬眠的昆虫都醒过来了。这是一个节气,代表那个时间会打雷,甚至会下雨。所以这个时候一国之君他要交代这些地方官,然后要拿着木铎,交代底下这些基础行政人员,敲着木铎,要提醒百姓,在这个时节常常会打雷下雨的时候不可以怀孕,这样生出来的孩子可能会不健康。他作之师,他也是作之亲,这么爱护百姓。我们要想一想,一个孩子生出来先天器官就有问题,你说他多痛苦,他的父母亲人多辛苦。所以这都要懂,不然真的会造成一个家庭的遗憾。
我们老祖先教我们什么?人与人怎么相处,人与自然怎么相处,人与不同维次的空间怎么相处,现在科学说的不同维次的生命,应该怎么相处。古人他要砍一棵树,这个树比人还高,它就有可能有其他空间的众生住在里面,所以它可能有树神在里面。古代你要砍一棵大树,提前三天跟它打招呼,这我们都要懂得相处。
我记得有一位同事,他就回忆到他小的时候,小朋友之间玩捉迷藏,结果他就躲进了土地公庙。那个土地公的庙已经不是很大,他就跟土地公挤在一起,结果那一天回去他身体就不舒服了。他的奶奶很有经验,就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事情?」他就讲了,讲了之后奶奶就带着他去跟土地公道歉,就好了。
我们老祖先教我们这三个部分,其中人是受到这些天地的影响,所以养生这些其实古人以前都了解。现在假如都只是把时间花在学知识,甚至于都是针对考试,孩子变成考试机器,不会生活,不会跟人沟通。那我们想一想,一个孩子都是第一名,但是不会跟人沟通,我们想一想,他以后会不会幸福?我想不大可能。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我们当老师,可能考虑得要从根本去考虑,考虑得深,不然可能我们办的教育就是舍本,因为考虑不深,考虑得太表面,就舍本逐末了。就像刚刚我们林校长有提到,德是根本。「德者本也」,这是《大学》当中告诉我们的,「财者末也」,钱财是枝末,甚至于延伸开来,才华也是枝末,德行才是根本。一个人有德,他有钱财,他会去造福自己、造福社会;一个人没有德有钱,那可能他人生的灾难要现前,他一有钱,可能骄奢淫逸就放纵起来了。延伸到才,才能,他有德,他就会用这个才能去把他的工作做好,去利益更多的人;可是他假如没有德有才,有可能他就会傲慢,人家跟他一做事情压力很大,他都瞧不起别人,就麻烦了。
甚至于我们的老祖先有一句格言,「富贵,怨之府也」,很富贵了,假如没有德、没有教育,这个家的是是非非很多;「声名,谤之媒也」,人怕出名猪怕肥,太多虚名反而会招来很多毁谤,甚至于名不符实,名也是福报,名不符实,名气太大,福报都折掉了,不是好事。像这个成德就很有体会,因为我虚名太大,又没有那么好的德,折光了,所以怎么吃都吃不胖。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乐极会生悲,不能放纵玩乐,会出事的;还有,「才能,身之灾也」,才华很高,伶牙俐齿,我们在历史当中,很多才华很高的人就是讲话太苛刻了,最后领导或者是其他同僚抓了机会就要报复他。所以才能也要为德所用,德是才的帅,元帅,才要为德来运用,自利利人。
我们从事教育,对于德才我们要很清楚。《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巨作,司马光先生花了十九年的工夫完成的,他在一开篇的时候就提醒到,所有国家乃至于大家族会衰亡,就是用了才胜过德的大臣或者是子孙,这个国家跟家族就保不住了。我们看才华胜过德行的人反而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教育得要抓住根本,要考虑得深,考虑得很远。孩子现在学什么东西攸关他一生的幸福、成败,这是我们校长、老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可能我们也有面对现实的状况,他学的这些学科,他也要完成这些教学,他成绩也不能太差,这我们都要兼顾。但我们相信有传统文化就有方法,都可以兼顾得到。我们首先要有这个信心,不然我们就会觉得我很有心,但是做不到。有传统文化就有办法,我们的祖先有高度的智慧,Don’t worry,be happy,一定有解决的方法,因为老祖先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话,「百善孝为先」。而且孔子,孔子是我们老师的鼻祖,我们的老祖宗,我们也挺高兴的,因为跟孔子同行,与有荣焉。他老人家在《孝经》有一句对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的指导教诲,孔子说道:「夫孝,德之本也」,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德行从这里生出来的,根本,根本发展起来才会枝繁叶茂。所以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教育要从这里开始,假如没有从孝开始教,那就不叫教育了。孔子这句话很重要,我们不能误会说他学历很高就是受过教育,他是懂一些知识,受过教育的人是懂做人。
我记得我十八年前到大陆去,我面对很多长辈,他们都上了年纪,六七十的都有,他们都会说「哎呀,我没有文化」。我听了都有点别扭,我觉得他们都挺懂得做人的,他们怎么都说自己没有文化?后来我就跟他们说,「你们是没有学历,你们很有文化,你们是没有学历」。但是我们假如不注重德行教育的话,那可能学生出来是很有学历,但是不一定懂得做人,不一定有文化。因为《说文解字》提到,教是「上所施,下所效」,它是身教;育是「养子使作善也」,这才叫教育。《礼记.学记》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很精辟的一篇教育哲学,它里面就指导,「教也者」,什么是教?「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你看讲得多清楚,什么是教育?长他的善,救他的过失。什么时候在教育?刚刚我们林校长也提到,潜移默化。我自己记忆当中很深的,初中的时候去打球,一进校门看到我的校长,刚好我跟他同姓,他也姓蔡。校长刚好蹲下腰去捡垃圾,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学生刚好站在他后面。大家想一想,成德以后会丢垃圾吗?校长根本就没有想到他的学生正看着他在做这个事情,但是很可能这个动作潜移默化就影响学生一生的一个行为、态度。
而诸位同道,大家现在就是做身教了,为什么?因为大家工作已经这么辛苦了。我还没教书以前,因为我母亲是小学老师,我就在想怎么一年还可以放几个月,暑假还可以放一个多月,寒假也可以有好几个礼拜。后来我自己当老师才知道,教书责任很重,一放假真的是,不休息一下身心的负担太重,得要缓一缓。就像琵琶,不能太紧,得要缓一缓,劳逸结合,怎么调整好身心,才能够长久的护念同仁、护念孩子。
我们主办单位很用心,第一节课,接下来第一天就谈自身健康,对于我们教育事业,这是基础的保障,身体健康是我们推展教育的一个本钱所在。这也是主办单位在作之亲,体恤到我们同道们工作压力都不轻松,多一些机会能够把这些养生的重点,透过课程能够供养给大家。成德相信德不孤必有邻,我们现在面对教育的现况,不管是学生的家庭还是学校的状况,这个难度说实在的比三十年前难多了,所以也很敬佩诸位同道还站在教育的岗位上,效法孔子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然知道不能马上看到成果,但「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已经尽到力,我已经把很多重要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里面。德不孤必有邻,我们在教育的这条路上,我们并不是单枪匹马的,我们校长职工会很用心来办每一个课程,就是我们在同样这个平台里,大家互相切磋琢磨,大家也是一个教学的team work,一个团队。我相信我们都是有教育热忱,每一个人所摸索出来的一些积累、经验、资料,也都非常愿意大家互相分享,相观而善。
教育是以身作则,而诸位同道工作压力已经这么不简单了,好不容易有放假的时候,还得要牺牲出去玩的机会,甚至于是跟家里人团聚、出去几天旅游的这些机缘都能舍弃掉,这是令成德很佩服的地方,你们也都是在以身作则,为了更好护念好我们的学生,我们牺牲跟家人团聚的时间,然后来一起参与这个课程。首先我们给所有参与课程的同道热烈的掌声,感谢你们的参与。这个掌声还要再响一次,还要送给我们所有参与同道的家人,他们能理解,他们能支持,大家才能来参与这个课程。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个缘分是不容易的,大家能参与,要家里支持才有可能,也要有那么多幕后协助的校长、同仁,我们在这里也掌声感谢他们,在可能一个月以前就开始筹办了,感谢他们默默的付出,让我们这个因缘很顺利的来举行。
我记得有一次在桃园,台湾北部有个桃园县,刚好有来了一位初中的女校长。我先请问大家,我们在教育的职场上,哪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难教?成德的观察,初中,半大不小,明明还不是很大,又得装个大人,这个年龄段,身体的变化又很大。结果这个初中的女老师,她学校中辍生是零。她去的时候学校有很多中辍生,她一个一个去把孩子找回来。她真的是作之亲,她真的是把这些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甚至于她在想,假如那是我的孩子,他的父母会多担心?她把这些孩子找回来,她因材施教,也不逼他们要学很多学科,让他们学一些技能,他们对什么有兴趣多去学习。真的能够学到一些技能,他出社会就有一技之长了。
我相信这些孩子说实在的他们也很需要人家关怀,每一个会走偏的孩子一定是缺爱,没有人喜欢走偏的。我也曾经去问过这些在电动玩具店里泡在那里的孩子,他也不想这样,可是他可能一回到家推开门就是冰冰冷冷的,没有人回应。人缺爱的时候他是很空虚的、他是很寂寞的,怎么办?不想去面对这个空虚寂寞,找刺激的东西,不去想它,那可能就泡在电动玩具店里面了。所以一个孩子的人生路上,他有遇到一个长辈或者是一个老师真正关爱他的话,他的生命动力就会起来,因为他感觉到爱之后,他不希望让这个长辈、这个老师失望,他就有一种动力在努力。有一帖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就是爱,不管他现在走得多远、走得多偏,只要他遇到爱,他就会慢慢回头了。
这一位校长,刚好她是教育界的前辈,课程以前我们就请她跟大家讲讲话,她一上去讲了两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社会愈难我们愈应该要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其实人生有一种幸福就是对得起良心,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已经尽力了,我没有袖手旁观,这是人生的快乐。而一个人真正扛起道义了,他就会得到很多有形无形力量的支持。经典里面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有利益学生的心,首先中华民族的祖先,他那个姓氏的祖先,就会护念这位老师,叫至诚感通。我们诚心要利益学生,跟什么感通?跟他的心会感通;跟他的父母的心有可能会感通;再来,跟他的祖先会感通;他假如有信宗教,可能会跟上帝感通,可能会跟佛菩萨感通。为什么?因为上帝仁慈博爱、佛菩萨慈悲,这些力量会相互交感。为什么古人留了一句话给我们,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一个读书人,不管他是利益人民还是作育英才从事教育,他有百折不挠的真心,遇到任何的挑战困难他都不会退缩,他就有万变不穷的妙用,他可能在这些挑战当中就会很有灵感,甚至他会感来很多助缘,说不定那一天就接到我们李校长的电话,就来关心他,这个力量就结合上来了。所以我们要有信心,德不孤必有邻的,我们是一个team work(团队合作),大家不要觉得孤单。
刚刚跟大家提到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而《孟子》就讲到我们尧舜这些圣王,他有深远的考虑,他观察到人民「饱食」,吃得饱,「煖衣」,穿得暖,「逸居而无教」,逸居就是游手好闲,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人生的价值观,又没有教育他,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担忧人民,不能他是天地人三才,因为没有教育他五伦八德,结果变成活得跟禽兽一样,只有欲望了,那就太辜负他天地人三才的身分。我们冷静观察一下,假如没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年轻人一纵欲,甚至于堕胎超过十个都有,首先她身体摧残成什么样子。现在为什么不孕症那么多?很可能都是因为打胎之后最后造成不孕。但假如她的父母、她的幼儿园小学老师有教她,她可能后面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现在教育真的是刻不容缓。
而我们教育三大范畴,大分三大范畴,第一「身教」;第二「言教」,机会教育点出现了,循循善诱。而且身教是言教的基础,所以古人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身教者从」,你先带头做了,他很欢喜跟着你做,因为你做的是好事,把他的善根调动起来,人之初性本善。「言教者讼」,我们没有身教,只有言教要求他,那就跟他吵架了,你说:「孩子,你要孝顺。」「爸,你都不孝顺爷爷,干嘛叫我孝顺?」他不服气了;你劝他脾气小一点,「爸,你脾气也没比我小」。所以言教要建立在身教的基础上。再来就是「境教」,无形的环境。比方说家里面每个人讲话轻声细语,他的孩子讲话很自然就轻声细语;假如父母都是大嗓门,这个孩子我看声音也不会小到哪里去。一个家是这样,一个班级也是这样,一个学校也是这样,上行下效。我自己就有发现,我跟哪几个同仁感情特别好,这几个班的同学之间感情就好,这是很无形的一种影响、一种氛围。
我们成就和谐的校园,给孩子无形的影响是太深远了。老师之间一见面很热情的打招呼,孩子都看在眼里;有什么情况老师之间互相帮忙,学生都会学到。所以这个和谐,我们老祖先遣词用句,那个字里面有智慧,那个词里面有智慧。比方跟「和」我们能想到什么?和爱、和敬,你去爱就和了,你去尊重人就和了,有爱人的心、敬人的心,就让人家感觉很温暖,如沐春风。一个老师有爱有敬,这个教室的氛围不一样;一个校长、一个主任领导者有爱有敬,他的单位、他的学校的氛围也不一样。上行下效,君子之德风,风行草偃。和善、和平。怎么和?这些词我们把它融在一起,味道就出来了。和平,一个领导者面对底下的人,对待底下的人要公平,他假如一偏心,这个团体的氛围就不是很和谐了;都是善解人意,团体的氛围就好了。
大家去过北京天安门故宫没有?你看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太和那个太是什么?心包太虚,这就告诉我们和,你度量大,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校长度量很大就和,气氛就比较和;中和,做什么事不要太过、不要不及,有时候做得太过了,逼得人家很紧张,这就不和了,要中和,心不能过、不能不及;保和,怎么保持这个和谐,这都是领导者要用心的地方。还要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互助合作,这个气氛是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个学校那个氛围,同事之间就像一家人,家和万事兴,这个学校铁定兴旺的。
怎么样达到这样和谐的学校气氛?能和平、能和善、能和爱、能和敬,还能谦和,谦虚就和合了,傲慢就给人很大的压力。了凡先生给他孩子的四篇教诲,最后「谦德之效」,这个谦字能够保持和谐,长久的和谐。我们的老祖先《易经》有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因为一卦里面有六个爻,唯一六十四卦里面只有这一卦是六个爻都是吉,就是谦,谦卦六爻皆吉祥。领导者的带动就很重要,他能够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首先我们能带动对教育的一种使命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使命感。
诸位同道,你们可能在马来西亚感受不深,为什么?华小有一千二百多所,独中有六十几所,成德走过欧美那么多地方,一所华小都没有,一所都没有!马来西亚,你看这多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怎么来的?是我们林连玉老先生、沈慕羽老先生这些教育前辈的使命感,才有现在的华教。他们给我们一个示范,作之君要怎么样?要有使命感。诸位同道,我们不只承传了林老、沈老他们的精神,我们更要发扬光大,让华教再上一层楼,尤其是现在整个中华文明的传承危急存亡之秋,我们禀承他们这些先辈的精神,让马来西亚的华教带动全球的华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德觉得绝对做得到,你们是主,我是配角,随喜功德。
也感谢大家给成德这个机会向大家请教、向大家学习。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一集)开学典礼 成德法师、林美琴校长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