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三集)2022/5/6 加拿大温哥华
成德法师视频在线观看【点此选集】《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点此选集】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吉祥。
我们课程谈到的不仁者之恶,这些句子跟当前商业的经营有关系。现在商业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以前是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影响最大,教化一方;现在到坊间书局,自传很畅销的往往是企业界的,这是一个时代的现况。我们佛门强调本土化、现代化,都要应机说法,这都不能执着的。所以师长说,二十个企业能落实传统文化,能把传统文化复兴,这都是应机、观机。我们亲戚朋友有没有在企业界服务的,甚至做企业主,主伴圆融,真的有这样的企业主,我们能做增上缘,让他认同传统文化、落实传统文化,这意义在这个时代也很大。对我们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我们要去影响亲人、影响长辈,大家觉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我们改变了多少,我们有所提升,不管在学问、德行、能力都很下功夫,长辈感受得到,他就会觉得不一样,他就会好奇,他就会比较相信、信任。所以都可以做助缘的。
我们看到这几个句子,「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我们昨天有提到,我们看一个人的心地非常守诚信、不欺,自身跟后代子孙都感得很大的福报。像最后举的这个例子,四川蜀人黎永政,他是做斗秤的,但是这些要买的人让他动手脚他就动。这是共业,罪过很大,他自己跟子孙都瞎了,而且五指伤残,手节零落而死。
从心地上不就是想要贪小便宜吗?想要快速致富吗?我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贪小便宜、急于求成的习气?做生意会骗人,弘扬传统文化会不会骗人?假如我们没有护好自己的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也见过,刚开始做有一些不错的提升,团体里甚至教的小朋友,去分享给人家,人家就很赞叹,很关注他们,不知不觉大家都看着我们,得做做样子,这样就不行了。我们说行百里路半九十,心念一偏,慢慢差之毫厘,半九十了。我们想一想,行百里路者有半九十,他们愿意走不下去吗?他们愿意走偏吗?甚至于可以说走偏的人,人家说他他不觉得,劝他也劝不动,他合法掩护非法,你讲他他觉得你嫉妒他,你对他有看法。
举个例子,有人送水果来了,负责的人说,你们福报不够,同学们福报不够,不能吃这么新鲜的,缓一缓再吃。过了一段时间坏了,坏了说不可以浪费,全部煮在粥里面去。他都觉得自己对,你们没有福报,不能吃那么新鲜的,感觉上他也都用道理在思惟。所以变成我们本来做人做事就不符合儒家这些经教的话,一学大乘往往都是用着大乘的理去要求别人,因为没有忠恕存心,忠恕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我们只要失了忠恕,我们就生烦恼,就不在道中了。忠恕违道不远,很重要。比方说我们现在在讨论,在商业现在有不少不好的行为,那忠恕是什么?怪不得,他们从小没有扎基础,现在外面这些诱惑又那么厉害,怪不得他们会染污。以「怪不得」三字待人,以「学吃亏」一言律己。大家看这些句子都是忠恕之道的诠述,以「学吃亏」一言律己,忠;以「怪不得」三字待人,恕。不然我们看到这些不好的现象变成生气了,瞋;指责了,慢。所以看到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也是道场,我们在听到的每个社会新闻里面,我们也要守住我们的忠恕存心。现在这些违背道德的行为,我自己有没有尽一点力?我在弘法组有没有好好录一个口试、论文,录一个主题?最起码尽我一分心力,这些乱象就是我还没有尽到我的力量,那所有的乱象变成鞭策自己的增上缘,而不是去批评社会的增上缘。
我们今天学每一科都不能离开自利利人的存心,不能离开明明德、亲民。首先学的每个理、每个事,我有没有从我的心地上斩草除根?占小便宜、急于求成,这个有没有把它斩断?这明明德。亲民,哪怕现在看到乱象,我怎么尽一点力去改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就像读书人。诸位同学,我们现在说就像读书人,指的是谁?我们都是读书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读书明理了,我们就有一分责任在。这不是我说的,孟子有提到伊尹,「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他是读书人,他的心境,这段应该大家有印象,「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这就是一种读书人的心境,我先明理了,我有责任去帮助别人明理,不然我就没有尽到责任。我们现在看到社会乱象,义所当为,我有没有尽到我的一分力量?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个事例就展现这种精神。有一个县官在审查,不是打得很厉害吗?可能都快把犯人给打死了,旁边有一位读书人就劝导长官不能这么生气,「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伦理道德因果忽略了好几代人,都是可怜的人,不能生气,都当怜悯。昨天跟大家讲的,修学的人有前后眼,知道他为什么现在会这样,什么因造成的,能看得到他未来很可能不改过要堕三恶道,就要悯人之凶,容人之过。这些都是忠恕的展现,悯人之凶,容人之过,恕道。我们学大乘佛法一定要以儒道为基础,尤其忠恕存心,不可须臾离也。
跟大家谈的每一句也是跟我们把内心里面这些习气连根拔掉,对于要去利益他人我们了解到现况,怎么用古今中外的例子来劝导人深信因果。我相信把道理讲清楚了,没有人愿意干小人冤枉作小人的事情。他没有明理,他被整个风气影响;真正明理,他不会那么傻了,他就君子乐得作君子,该是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强求不来。
诸位同学你们有没有这么劝过别人?你们的表情好像没有这么劝过别人,还是没有听过这两句话?「该是我的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强求不来。」有听过吧?假如你们没有听过,那就是我的错了,这么重要的道理还没给你们讲,那我就罪过罪过。我们在劝别人,首先我们自己入了这个心境没有?该是我的福报、该是我的因缘跑都跑不掉,不是我的强求不来。人真的体会到这个真相,得失心就放下很多很多了,你就不会每天还在那担心那么多事情。我们要劝别人首先自己能够安住在这个义理上才行,不然劝别人大打折扣。也有可能有效,为什么?别人的善根超过我们,人家很能领会、很能接受,但是这个摄受力就不足。所以我们今天要弘扬因果教育,自己也要深信因果。
我们看底下提到「以伪杂真」,「近来市肆贸易之物,几至伪多于真」。我们看这个注解离我们应该都满久的,古代就有这个现象,现在严重更多了,现在还有专门在卖假货的地方,所以这也展现世道人心的变化。凡是饮食的需求、药品的使用、金属布帛器物之类,稍有欺骗误差,那么丧失良心,自己就丧失良心,又伤害他人,就会造成这样自欺欺人的行为。而且还有使用假银子的,这样的罪恶就更深重,上天的处罚就更快速。
我们看接下来这个例子。清朝康熙庚戌年,古人记得非常仔细,哪一年哪个地方,这都是取信于人。有一个姓顾的福建人,住在江阴,这是江苏无锡市之北这个地方,暗中贩卖假银。然后带到市场,没人能辨认出来,但是不可以超过十天,超过了就会回复本质,被人家识破。某甲就以六两金子换了二十两假银,然后到阊门买纱缎。结果要乘船回家,晚上经过华荡,突然狂风大作就翻船了,一点东西都没留下来。但是这个拿着六两金换二十两银子的幸好很会游泳,没有灭顶,赤裸着身体回家。而这个贩卖假银的人当天被雷击毙了,用来造假银两的火炉和铁锤都被雷击得粉碎。这个恶报很明显。
我讲到这里就想到以前看那个电影,那黑社会老大都变英雄了,他们做那个假钞啪一开开出来。我小时候受的污染不少,黑社会其实本来就是错的,结果都把他们搞成英雄的角色出来。媒体还是要隐恶扬善比较妥当。
我们看接下来分析,「呜呼愚哉!」这真是傻。顾某因使用奸术而被上天诛灭,在道理上是罪有应得,而这一位某甲却因一念之贪,突然失去本有的六两金子,而且衣服行李更不知还值多少钱,所以他的生意做到这种地步可以算亏本亏到家了。虽然没有丧失生命在波浪之中,但也是非常危险,不知道道理的小人就会落到这般田地。我有一句话提醒大家,「我贸易,欲求生」,我做生意是为了求生存,而我要生存,「我欲生,人不欲生乎?」难道他人就不用生存吗?「我欲养家活口」,难道他人就不想要养家活口吗?所以不能去占人家的便宜,不能去骗人。这是要替人着想。
当然我们学传统文化了,我们四重戒,这是违背性德的戒。在佛门五戒,前面四个都是重罪,酒戒是防止去犯杀、盗、邪淫、妄语。我们可能觉得我们不会去骗人,但是我们也要去体恤他人。就像韩馆长当时候有信众捐钱,额度比较大,她没有接受,她先了解妳捐这个钱妳先生知不知道,不然造成人家夫妻吵架怎么办?都是会设身处地给人家着想。包含我们今天也要想,我今天走传统文化的路,我得走正确,假如我自己走不对了,后面又有人信任我,我不是误导了他们吗?要替人想,而且还得想得深、想得远。我们学了这些不只不占人家的便宜,进一步还要替人着想得深、着想得远。
这里接着提到,况且欺心逆天之人报应都很明显,没有不身死而害家灭口的。你说做事业不就是为了生活、生存,为家庭生计,结果搞到最后变成这个结果,这大概不是做生意人的本意,都是一时糊涂掉了。这是卖假银的一个果报。
我们看下一个例子,「孙蜃川尚书之祖,一日货物」,大家看他的孙子当到尚书,他的祖父是做生意的,卖东西得到二两的银子,结果他的爷爷拿去给人家鉴定,确定是假银。假银既然是不能用了,怎么可以留下来误人?于是就拿到东河的河边,在水中走了数十步,将假银投到河水更深处。福田靠心耕,你看他不能用这个东西,连要把它扔掉他都考虑要扔到人家不会捡到的地方,不然还是有人会被骗。后来他的儿子考上进士了,当了副使的官职,孙子孙蜃川都当到尚书。
孙公得到假银丢到湖中深处,他的存心跟吕洞宾一样。汉锺离要授吕洞宾点石成金之术,吕洞宾马上问,「点石成金这个金会不会再变回石头?」汉锺离说:「会,五百年之后。」「那我就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这个我不学。」这个故事我们都听过,我们有没有替人考虑能够考虑得那么远?这一念心可贵,他的子孙获得显贵的善报实在是不小。就是能够替人考虑到这么深远,感得的福报都不会小,他这个果报还算是小的。
我们再看下一个,宋朝的时候庐山有一位卢常,他是卖油烛为业(前面的例子都是假银的,现在是以卖的东西),他将鱼膏掺杂在其中来卖;建隆观的黄禹,以牛脂掺入油中做火烛来卖,两个人都被天雷震死了。现在有卖盐的人将盐掺沙,卖酒的人将酒掺水,希望这些人也都能够好好的看到这两个案例,能够引以为戒。现在社会风气、商场风气应该也是偏得比较厉害,现在都偏到什么?信心危机,没有用这样以伪杂真的方法可能赚不了钱。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种说法?人有时候到这种情况信心不够。为什么师长说现在最需要榜样?货真价实而且不偷税漏税,照样事业还是可以做得很好,有人表这样的法就能给人家信心。
你看下一个例子,从前海盐(这也是个地方,杭州市)有一位倪某,用杂木剉磨成粉末做成香来卖。有天晚上香末内突然自己烧起来了,倪某想要冲出户外,因烟雾瀰漫没有办法逃出来,最后人屋都被烧成灰烬了。不凭良心做买卖,果报还是很惨烈。
接下来卖假药,这个心肠更狠,因为来买药的人可能家里的人病得很重,都是十分焦急的,我们还把假药卖给他们,这太狠毒了。我们看「明张安国」,在抚州当知县(抚州在今江西),因市面上很多人贩卖假药,所以他出示榜文告诫:南朝陶隐居弘景先生,唐朝孙真人思邈先生,因为著作《本草》、《千金方》(《千金要方》、《本草集注》)这些书籍救助了很多人,积了很多阴德,所以后来名列仙班。
我们看这是好的父母官,他观察到风气不对,赶快来教化,劝导百姓。人存政举真的,上行下效,结果这个地方自此以后行医卖药,「诚心救人」,获得福报的人很多。愈多人获福,风气就愈来愈好,大家就愈来愈相信了。姑且不论过去方册上面所记载的,就如今时这种应验的事实也很多。有些人只卖真药而已,便可积蓄巨万的家财;有的本身过着安乐的日子,享有高寿;有些则是子孙中有金榜题名当官的,光耀门户。这种报应如影随形,一点差错都没有。
我们今天刚好跟大马同修交流,他们有校友是企业界护持华小,护持华文的教育,事业也是做得很好,这都可以证明好好做生意、好好护持正法都有殊胜的果报。
又曾经亲眼看到卖假药的人,最初可能积蓄了一些家产,自己以为得计了,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但不知冥冥之中自家本来应得的财禄都被消除了,或自身多遭横祸,有的子孙为非作歹,倾家荡产,以至于遭天火焚烧,或被天雷震死。
为什么卖假药果报这么快?这是因为买药的人大多是遇到疾病,很焦急,所以拿钱到处求药。孝顺的子孙只望一服见效,那就不顾花钱多少,结果却被卖假药的人赚了钱,还耽误了病情,不但对病情没有帮助,甚至于还让生病的人身体更加损伤。平时杀一只飞禽走兽都有很重的因果,何况卖假药是伤了人,万物之中人命最为重大,无辜受害,他那个痛苦是很难想象的,所以干这种事受的果报都很惨烈,怎么可以不警惕?我们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以服务为目的,绝对不能以赚钱为目的,不然慢慢慢慢服务人的初心就会变,慢慢可能就会重利轻义,会干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初心也是「但愿众生得离苦」,希望众生得利,可是我们夹杂丝毫的名利,我们这个初发心就不容易保持,慢慢慢慢可能就会偏了。可能我们觉得这些行为都偏得好厉害,怎么可以做这些丧心病狂的事情?但是偏那么严重也是一点一点偏出去的,所以不能忘失了初发心,初发心成佛有余。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不要起为自己名利着想的心,要相信佛菩萨安排,自己不操心。师长有说,跟他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在财色名利过不了关。这也不简单,自己有财色名利些许贪求的心起来,要赶紧调伏,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然还是要守忠恕之道,严以律己,自己用身教来带动;宽以待人,假如别人错了,我们想是我做得还不够好,不能感动他,不然又变成都盯着别人犯错,也不对。
接着「采取奸利」,采用奸诈的方法来获取利润。这里注解到,取得是用「采」这个字来形容,利益是用奸诈的手段得到的,他用心就残忍苛刻,而且是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提到,现在社会当中所有这些欺诈船主、假借官势欺人、从中关说赚取中间利益之类的事情都有,不单指那些私铸钱银、贩卖私盐,不只这些叫做采取奸利,只要有仗势欺人,这些用不法手段,像现在诈骗集团很多。这里有提到,在士绅之中也有做这一类坏事的,怎可只责骂那些市井小民?士绅本身都是读书的,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没有去掉,自己有地位、有权势,都有可能拿来谋私。这里讲的是士绅,「衣冠中」就是指有读书的人。我们现在看那个诈骗集团,报导出来有的学历都不低,甚至都还有硕士、博士生,都有。所以学历虽然很高,但是这种好利之心、贪利之心没有去掉,很可能都会走偏掉。
我们再拉回来,我们自己弘扬文化,我们假如不坚守佛陀的教诫,佛是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安贫乐道。因为弘扬文化的路财色名利不见得比世间少,你有贪利之心可能就会动歪脑筋。我们当时候出来推广传统文化都是义工,免费的;后来经过若干年,好像我有了解到都明码标价了,你要讲一堂课,你得给人家讲课的人送什么东西,都变成这个样子了,那才多少年,它就开始变化了。可不能动这些歪脑筋,这伤害的不是自己的良心跟福报,伤害的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形象。弘法的人自己要不忘初心,护法的不能慢慢偏了搞名利去了。
古诗有说了:「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吸西风。」他比较憨厚,他又不会耍奸巧,那他不就饿死了?我们闽南话有说「天公疼戆人」,天公就是上天,疼憨憨的、傻傻的人,就是比较老实的人。所以这些诗也是在提醒。《格言别录》有讲到,薛同学,我现在想到哪一句你知道吗?
薛同学:阿弥陀佛,师父,学生想到的是那一句说:小便宜是天下人所共争的,不知道是不是那一句。
成德法师:好,这句也对。便宜是天下人都要争的,你要讨便宜天下人就要跟你争,所以失便宜就是得便宜。好像有一个大儒要死的时候,「子孙环跪」,也是《格言别录》里面的,我没有什么话告诉你们,就是学吃亏。不跟人计较,厚道有后福。我刚刚想到的是「造物所忌,曰刻、曰巧」,造物,上天最忌讳的、最看不顺眼的,苛刻的人,还有巧诈的人。你看这些巧诈的人,巧诈求迁,用巧诈骗人,这几句都是,「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遭的都是上天天火、天雷的果报。「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你诚心做生意,诚实不欺,信任你的客户就愈来愈多了;以忠,忠是尽己,他一定尽心尽力做好服务。
张奉,这个人「习刀笔」,就是通晓这些法律诉讼,对于他管辖内的这些田赋和户口了如指掌,他能使田地很多的人变得一无所有,没有立锥之地,将其土地都没收为自己所有。当时候的政治也是太差劲了,才让这些小人得逞。在他管辖内的百姓对他的狠毒深以为苦,但是又没有人敢说。如果早上对他有怨言的话,晚上税赋就到了,他就报仇了。他尤其精于剥削百姓的方法,他有这种能力。结果所有这些县府长官到他这个地方来了,往往就把他召见。这是方以类聚,不好的官来就找他来欺压百姓。这些到任的官把他找来,两个人就握手言欢,然后就都看着他的脸色来办事。他每天就教这些长官如何穷取民财,把老百姓压榨。而且长官得其中的三分,七分反而还归他所有。
结果巡抚唐公,终于有好官出现了,纠察他的罪状,然后调查清楚了,就派武功高强的人前去逮捕他。在押解的途中,张奉以重金贿赂来逮捕他的人,但是没有被接受。然后他「乃计逸去」,他的脑子实在太厉害了,又想办法逃走了,结果追捕他的人追不上。可是当时候天气四处无云,「四野无云」,突然一声很恐怖的雷声震响于东方,结果张奉却在西边被击毙了。肚子好像被割开,五脏犹如被挖空,死得也很惨,这都是上天来收拾他了。人厌,因为大家都被他欺负得很严重,都很讨厌他,不愿意为他收尸,连狗跟猪都不愿意吃他的肉。这是「采取奸利」。
我们再看下一句,「压良为贱」,压迫良家妇女做卑贱的工作。我们看现在做人家奴婢的人都是前世造业积恶,过恶积满一千八百项的人才会感得这样的果报。所以一切确实也没有离开因果。当然《弟子规》说:「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也是要善待他们。而其中有的实在不是奴婢,原系良家子女,可能他们家遇到危难、灾祸,比方说是很好的官被陷害,他的家人可能就变成奴婢,这都有可能的,而我却以势力强制压迫,使他们去做奴婢,这就是压良为贱。至于贩卖良家妇女做娼妓,这就是十恶不赦的罪条,得的恶报就更快了。
大家想到这个压良为贱,现在的社会你们有没有观察到哪些行为是这样?其实假如我们从佛法来看,你引导人只懂得享福不知道修福,师长有说三善道消福报,消福报没有不造罪业的,所以有福的人不知道修行他就堕三恶道去了。今天我们遇到富贵的亲戚朋友,他们都是前世修来的,你应该要珍惜跟他们的缘,让他们更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因为这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假如我们找他一起去玩乐,那他本来过去生还修得不错,结果我们变成带着人家去堕落了。假如拉到我们自身用更严格的一个说法来讲,你到了道场去,你要做什么表率?精进修行的表率。你假如到了道场,自己想玩乐的心伏不住,然后就开始我们去一下没关系、去一下没关系,你在道场里面没有带动精进,最后变成带动玩乐,这是压良为贱。
实在讲,《太上感应篇》每一句你拉回自身看得更深一点、要求更高一点,跟我们其实都还是有关系的,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是让人家提升还是让人家堕落?都有关的,我们不能学着《太上感应篇》觉得我不可能干这个事,这些句子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就像师长说的,成年人在小孩面前都要给他好的影响。我们给他不好的影响不是害他了吗?他本来很善良的,结果染上跟我们一样的习气,不也是压良为贱吗?所以几个人懂爱?不简单,不放纵自己才能自爱爱人。
漳州(福建境内)周祥和薛纯是朋友,薛纯比较贫穷,只有一个儿子。薛纯死后,儿子就送到周祥家中寄养,结果周祥竟然把他当作奴婢一样来对待,稍微不顺心就痛加鞭打。人还是要感同身受,你说父亲都去世了,孩子的内心也是很难受的,寄在你们家,你要更能体恤他的心情,人太自私了才会做出这种行为来。
在这里也很随喜我们王老师他们贤伉俪,我只要听到他们喊着其他的小朋友,「孩子」,听了那个声音我都挺感动的,把别人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大乘佛法,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学大乘你不能停留在就是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而已。观世音菩萨。这四大菩萨是修学的次第,第一个地藏菩萨,孝亲尊师;孝亲要再延伸,观音菩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都是我过去的亲人,要平等恭敬、平等爱护,这样的话这一生绝对会恢复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
周祥对待朋友的孩子,稍不顺心就痛加鞭打。结果有一天周祥在路上遇见薛纯,他看了很吃惊,说「兄台你已经离世了,怎么又到人间来?」薛纯说了,「我来看看我在阳间的儿子,顺便督促你该上路了,你该死了」。周祥听完,「汗下如雨」,流了一身冷汗,结果回到家就暴毙死了。这也是良心的谴责,一定干了很多虐待人家孩子的事情。
「尝见富贵之家,亲族之困苦无依者,寄身其家」,看到这些富贵人家有困苦无依的亲族寄养在他家中,仰赖他供养衣食。但是每每使唤他们去做僮仆的事情,甚至于还呵骂斥责,这也是太上所要劝诫的一类。然而这种人最初用怜悯周济的心来待人,后来却做出欺侮压迫的事情,他初心没有保持,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还会损德,这不是很可惜吗?
我们道义的心要保持,甚至于还要增长。我们今天谈的好像不能占人便宜之外,更重要要设身处地。所以我们在学校也好,我们以后在团体也好,你在学校会有新同学来,你到单位会有新同事来,在因缘当中他都处于比较担忧、比较弱势,这个时候你都能感同身受。我们汉学院的风气有一条很可贵的,学长、学姐关心学弟、学妹,不管在学业上还是在修学上、生活上,都能主动去关心。我印象中现在我们还有几位预科班的同学,当初这些学长、学姐要离开,听说他们都哭了,显然这些学长、学姐很照顾他们。我想这么做是最让师长宽慰的,师长强调家文化,以前是血缘为纽带所维系的家文化,现在仁义、道义。
很抱歉我没有天眼,我没有能看到前五百世,不然我就可以观察观察给你们了解。很可能法眷的因缘不亚于亲眷的因缘,法眷有时候是彼此都有带愿力来的,亲眷很可能是过去生有这个缘,来结这个亲属的缘。来做为亲属都有它的前因,可是法眷应该都跟发愿有关系,所以法眷不亚于亲眷。我们在这个时代,师长洞察以前的文化承传靠的是家族的家道,结果现在中日抗战之后家族被破坏掉了。当然我在全球走,还有很多华人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我每一次听到、看到都会觉得很稀有,我都会劝请,你们一定要把这个家道继续这样维系下去。因为培养一个人他是需要环境的,要长期薰修,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得有这样的家庭,得有这样的团体。我们是法眷,是用仁义、是用道义来维系的,都能够不分彼此来学习、来弘护正法。
我也有跟大家说六和敬,见和同解,最后是利和同均。以前家文化那个钱、那个织好的布都放在一起的,不会说这是我的、那是你的,计较来计较去。所以我跟大家说利和同均的时候有讲过,我的钱就是你们的钱,你们的钱还是你们的钱。这一段记得了,大家听东西都会记重点。其实我讲这个话就是你们不要担心未来,我有饭吃你们一定有饭吃的。当然我的钱是十方的钱,所以大家只要是为佛法、为众生,我的钱铁定是你们的钱。说实在的都讲得太多了,佛菩萨安排,自己不操心。这个信心很重要,我们要相信韦驮菩萨,他是总护法。所以会有未来烦恼的就是信心还是不足,确实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我们看一个具体的实例。浙江省府广济库,每年都差遣杭州城内的大户人家充当库役工作,让他们服劳役,专门掌理出纳的事情。有一个人因为侵占官钱太多无法偿还,当时候的府判大人王某就拘捕了他的妻妾子女到官府收押。最后他还是还不出钱,这个官员王某就命人用小船把他的妻妾子女载到西湖去侍候旅游的客人,这就轻贱自己管理的人民,所得的钱都纳入官府。结果这个官员王某的子孙感得的果报是有的人沦落为娼妓了,因为他去轻贱别人,他感得的是自己的子孙堕落到很卑贱的下场。
再来我们看「有一等父母」,有一种为人父母的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丧心无耻的事情,竟把子女卖去当奴仆,然而我能忍心看到这种情况吗?所以好义勇为而有财力的人应当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以保其良就是保住良家子女,这是盛德之事。
我们知道连中三元,历史当中就是王曾,他是曾子转世的,成为宋朝的一代良相。其实听过这个例子的都能感得这样的圣贤人来投胎,你诚心去求。印光祖师有「求子三要」,你照着做一定感应的。因为现在整个文化传承太危急了,真的有好的父母,这些圣哲人都是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他会来的。诸位同学,你们选择走入婚姻的,这些都要搞得很明白,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他在要去考试的时候,就是看到一对母女,可能是要还官银,没钱了要卖掉女儿。这些圣哲人他们都是随缘尽一分道义,这都给我们留下很好的榜样,这是盛德。「即或不能」,就是即使我们不能做到,可能我们的财力不够,也不能去侮辱他们。虽然最后有可能不免卖给他人,但我们仍不失尽了一分心意,怜悯的心,祝福他们的心。
良与贱原无一定,没有一定的界限,只不过是穷人家的儿女卖给富人,于是就名之为贱罢了,其实都是良家儿女。现在的人对待自己的儿女,珍惜得就像掌上明珠一样,给他吃精致美味的食物,穿精美的丝绸织品,而对认养来的男女却看得很卑贱,经常加以鞭打,这个「土芥」就是把他看得很卑贱,然后以粗恶的饮食给他吃,甚至于让他忍受飢饿,穿着破衣挨寒受冻。他也是父母所生,为何如此不公平?却唯独没有想到,其实富人也许也会变穷,穷人也许也会变富。我们说风水轮流转,孔子的指导,富而好礼、贫而乐,有钱了还要懂得礼敬他人,懂得救济他人,富才能够长久保持。所以富人也许会变穷,穷人也许会变富,天道很难猜测,能永远保住富者不转变为贱或贱者不转变为良、富吗?
我们观察,富不过三代,主要还是在富当中开始这些骄奢淫逸的习气起来了。我们观察历史当中,孔家的人都传了八十几代了,富不过三代,孔子的后代怎么可以传八十几代都挺富贵?最主要还是家道的传承,人没有因为富贵而堕落,那就能保持了。我们看历史当中这些家族最可贵的就是家道的传承,范公到现在可能都超过九百年。还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立身、处事、接物,接物就两句话勉励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在白鹿洞书院刻出来的,两句其实就是忠恕之道,还是吾道一以贯之。
我们看接下来这一段就是诠释了设身处地的恕道,待人接物方面必须是处在富贵的境遇要能完全理解贫穷人的痛痒。你家里比较经济宽裕,也要能够体恤比较拮据的同学,不然有时候你一讲话就伤到人家了,我们在处众的时候真的心要柔软。当少壮之时要能思念衰老的辛酸,一般在老人的面前你不能提「老」字。弟子们跟师长在一起,刚好有一些长辈讲讲讲,讲我老了,结果一讲完他自己就觉得说错话了,因为师父在。然后接着又说,「那我不能推了,师父在,我不算老,师父都还在干,我怎么可以不干?」《论语》里面也有很多孔子的风范展现这种感同身受,你看里有殡不巷歌,我们这一里有人出殡了,就是有人家里有丧事,绝对不唱歌,体恤人家的心情;孔子今天有去慰问丧者,今天就没有吃饱,真的能体恤人家的心情。
「居安乐之场,体恤患难的景况」,我们居在安乐的场所,体恤身处患难者的情况。我们最近也会遇到这些因缘,我们那个Harford 2就是在整理,要给乌克兰的学生住的。你看他们现在国家就发生战乱,你走过去刚好遇到他们,在那有说有笑,这也不妥当,他们国家正在危难当中。甚至于我们跟他结个缘,汉学院同学一些生活的东西供养给他们,跟他们结一个缘。当然我们处在安乐,我们也感恩四重恩,我们才有得安定。
「处旁观之境,原谅局内的苦心」,我们处在旁观的境地,要能原谅局内人的苦心。格言里面讲,建言者要置身利害之中。你给别人建议真的是要体会到人家的处境,不然一建议人家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站着说话跟腰疼有什么关系?因为这一句我是到了大陆才学到的,是不是说你说得可轻松了,是这个意思吧?对不起,我不求甚解,现在确定一下。你能够感同身受,你那个话讲出来人家就感动,觉得你真的能体恤到我们的情况。你假如讲的根本都是不能体恤,讲起来人家就觉得像风凉话一样。
我们看下一句:「谩蓦愚人」,这是不仁者之恶的最后一句经文。谩蓦愚人是用诡计来欺骗愚人,「谩」是欺诈人于不知不觉中,「蓦」就是敏捷聪明的样子。所以凡是用诡计设局骗人,令人堕入他的计谋之中,这都叫谩蓦。谩蓦,就不应该有这样的心行,也不应该用于他人,更何况更狠心加于愚人身上。愚人已经比较可怜了,你居然还用谩蓦加在他的身上,即使这个愚人没有办法报复你,冥冥中自然会有代为报复的人,这在愚人本身根本没有损害,但我已经先受损害了。
《袁氏世范》里面有一段分析,我们看这些分析,感觉这读书人都是对世间这些理看得很清楚明白,他在境界里面不会糊涂,不会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贫富没有一定的情势,田宅也没有固定的主人,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购买田宅的人家应知这个道理。况且人要出卖产业什么原因?或因缺钱吃饭,或为了欠债还钱,或因为疾病死亡、婚嫁争讼,因有百千的花费,就需要比较多的钱,就要卖掉百千的产业。你看又是一种设身处地,有钱购买产业的人是在福报当下、在顺境,就务必要以宽厚的心去处置,即使在讨价还价时也要考虑他转卖之后已经一无所有了,所以也要让他足以圆满处理一件事,就是处理好他那个很急的事情。
但是为富不仁的人,那就专门用谩蓦欺诈的方法,明知人家急用钱,但是就故意表面上拒绝他,却在暗中使人去勾引他,以便大杀其价。既然已经立契成交了,又故意延缓不肯及时全部付清,就是百般刁难,这都是谩蓦的手段。有的用米、谷或者其他的东西以高价来抵除价款,有的约定其他时间再分期零星给付。卖出产业的人很快将钱花尽,又不能完整解决他的一件事情,而且这样往还索取费用,再加上人事费用,如此就已经扣除一半。这些买产的富人正私下心中窃喜,以为自己用了很好的计谋,却不知天道是善于回报的,天道好还,有时很快就报应在他身上,有的报应在他的子孙身上。世人却多执迷不悟,这又是为什么?
这样的情况可能历代都有,可是我们也想想,哪一户人家是因为骗人、耍手段富了三代以上的?好像没见过。假如我们今天有机会去提醒人,真的都会起作用。现在商业的风气重利轻义,假如我们去提醒,你真的采取奸利,用一些不好的方法骗人,你看有哪一户人家他是用这种方法手段兴旺第二代、第三代的?一家也没见过,五千年历史一家也没有,反而都是衰败的。他可能一经这么提醒,他就不会这么肆意妄为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有没有缘提醒他。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我曾经遇到一个企业家,他说他把《太上感应篇》念了一遍,他说没有一条没犯的。他长得脸很大。我就跟他说,我说你还活在这个世间是因为你祖上的德太厚,不然那么多条都犯了,很可能早就被老天爷收回去了。他有机会遇到,他醒过来了。我自己也经历过讲完课就有人走过来,「我不离婚了,我自己也有不对」。不是他们不接受,是有没有机会宣讲,有没有机会接触到。还有我记得是秦皇岛,五天的课,当天结束我们就赶回北京,离北京不算远。有一个女的就停在那等我们,结果我们把车停下来,她就说她本来已经打算要自杀了,听了这些传统文化,她知道不能这么做,她知道该怎么做了。弘扬文化确实是刻不容缓。
今天跟大家就把不仁者之恶告一个段落,我们接下来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家庭当中的恶。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真正的道德学问就展现在经营好五伦的关系,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的嫌隙、矛盾、冲突,便是一大经纶。我们下一堂课开始来一起探讨学习。
抱歉,我好像是说一开始应该是,你们怎么都这么老实,我现在想起来了。I’m very sorry。现在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三集)2022/5/6 加拿大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