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三集)为什么在全国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推广《弟子规》 李金桦校长主讲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点此选集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为什么在全国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推广《弟子规》李金桦校长主讲(第三集)2022/6/6 马来西亚

 

大家下午好,第二个课题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为什么要在华校推广《弟子规》」。今天早上我跟大家讲述了,在二OO七年校长职工会就决定在中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配合下,要在马来西亚全国的华文小学推广《弟子规》的学习。转眼间十六年就过去了,当时在前线的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校长、副校长都已经退休了,现在很多校长、副校长都是新人,很多时候他们也不大了解为什么在他的学校会有学习《弟子规》这个活动,还有为什么会每一年把《弟子规》送到他的学校去,所以今天下午我就要在这边跟大家谈一谈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在华校推广《弟子规》。

我们看看这个引言,第一,九十六巴先的华裔子弟进入华小就读。这是我们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特别的情况,在马来西亚,基本上我们的华裔家长都会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华小就读,这个巴先率是相当高的。意思是说,所有这些华裔子弟将来可以说很大的百分比是受过华文教育的熏陶,这是第一个背景。第二,我们发现华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的衰退。跟我们父亲、母亲那一辈比较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华裔子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没有增加,相反是逐渐的衰退,当然这有它各种理由、原因。第三,华人社会面对道德伦理败坏的问题。我们的华裔子弟道德伦理底限可以说是愈拉愈低,很多道德观念以前是不被接受的,但是现在慢慢的我们的华裔子弟也接受了这样的道德价值观。当然在很多的情况之下,是我们的华裔子弟受到了西方教育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西方教育比较重视人权、比较重视自由,还有全球化弄到我们的孩子并不重视他现在在国内所拥有的一切,他们认为反正这边不喜欢他就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这几种原因使得我们的华裔子弟对我们的华文教育跟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慢慢慢慢的愈走愈远了,也就是因为这几个原因,我们认为要在我们的华校推广《弟子规》的学习。

我们接下来看看中华文化。当我们讲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大体上是这样讲,儒、释、道,儒是儒家,释就是佛家,道就是道家,这三个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我们所谓的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后人,儒家孔子的学说对我们这个民族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在儒家里边又有两个跟我们华裔子弟、跟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要的思想,一个就是孝道,另外一个就是师道。

我们再看下去,《弟子规》,我今天早上讲了,儒之根。根有两种,两个层次的说明,一个就是它的根本,就是它应该有的;另外一个是重要的。《弟子规》里面是采自《论语.学而》篇第六篇「入则孝,出则弟」的内容写成的,它跟儒家、跟孔子的教诲、孔子的学说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所以说它是儒家的根。

《弟子规》是教导五伦大道规范的书,我们知道《弟子规》里面就是讲解中华文化的传统。讲中华文化传统肯定要讲到五伦的关系,讲到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君臣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孝是中华文化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弟子规》开始的第一个部分,讲到这个「孝」字。《孝经》里面有一句话,就是今天早上我们的成德老师有提到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他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德之本也」,就是道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就是说,一切的教育是必须要由孝道开始、是由孝道产生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教导德育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讲孝道,因为孝是道德的根本,你不讲孝,那么道德就不再存在了,所以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们教道德,可是现在我们却没有教孝。根据《孝经》来讲,你没有教孝,那么道德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孝门开百善开。古圣先贤认为,只要你行孝,其他的善就跟着来了,孝门开百善开,只要一个人他是有孝心的,其他的好事情就跟着来。也有人说「百善孝为先」,这个先有两层的解释,一个就是它开始;另外一个是说它非常重要,一切的好事都必须以孝为标准、以孝为先。这是《孝经》里面说的。

我们看看我们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办学的目标与我们马来西亚道德教育科里面的内容。学习华文与传承中华文化,这是我们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禀承的两个目标,一,学习华文;第二,传承中华文化。我们看看马来西亚道德教育科里面它所包含的十四个普世价值:一、信奉上苍;二、善良;三、负责任;四、感谢;五、崇高的品德;六、互相尊重;七、仁爱;八、公正;九、勇敢;十、诚实;十一、勤勉;十二、合作;十三、中庸;十四、礼让。大家会发现到,在这十四个普世价值中,很多我们都看到跟我们日常生活是有相关的,而且这十四个普世价值里边很多跟我们的友族(就是我们的印度同胞、我们的马来同胞)是相同的。因为在马来西亚我们的课程纲要必须要符合三大民族的特性,所以它就选了十四个价值,必须要让这三个民族都能够接受,所以就有了十四个普世的价值。

我们看看,这十四个价值里面,我们看不到有孝,对吗?我们看不到有孝的价值观在里面,这对我们华族来讲是缺少了一个很大的部分。我们有尝试向教育部去给予建议,是否可以在道德教育科里边多加一些富有华人传统的价值观,来配合我们华裔子弟在学校求学的目的,可是教育部的说法是,我们学校的课程纲要不是为特别一个种族而设的,它是必须要让三个大民族所能够接受的。所以我们提议把《弟子规》里面的一些孝道、师道之类的价值观放进课程纲要里面,却不获批准,直到今天,我们小学的道德教育科还是只有包括这十四个普世价值。

我们知道人基本上有三个需求的阶段,第一个,你一定要得到食物,求食,你没有得到食物,你就不能够活下去;第二,求偶,对大多数人来讲结婚是应该的,有了结婚才有下一代,假如每个人都不求偶,我们就没有下一代了;第三就是求仁。很多时候我们人只停留在第一跟第二个阶段,第一我们要食物,第二我们要有下一代,第三个就是我们精神的升华,我们要做一个有仁义的人、有仁爱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叫求仁。求仁得仁,《论语》所说的。就是说,我们除了基本上的生存之外,人类之所以比其他的动物有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因为我们会想办法做一个好人、做一些好事情,来满足自己,来满足社会国家。所以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停留在第一跟第二个阶段,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孩子来到第三个阶段,就是要做一个有仁义、有慈悲心,要做好事,要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这样的一种精神,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够明天会更好。

我们继续,讲到我们的道德教育范围,我们也必须要讲讲马来西亚的教育哲学。其实马来西亚的教育哲学,我相信跟其他国家的教育哲学是没有什么分别的。在理论上,马来西亚的教育哲学是包括人的智力、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和人的生理方面要得到和谐,做一个有崇高品德、有责任感的人,可以为国家的和谐繁荣做出奉献。这在理论上我相信是很好的,问题是我们在实际上、在现实的环境里面我们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这是马来西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去思考的。

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我相信在其他国家同样也会面对一个叫做应试教育,学生与学校的成就都以学术成绩为标准。一直以来,在我们这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资源跟人力的限制,我们就采取了一个叫做应试教育的方式来克服资源不够、人力不够,所以我们从小学就有了考试的制度。以前小学读完了,你要有一个小学考试,你才能够到中学去升学;在中学里面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初中,初中也有一个考试,你考试及格了才能够去高中,学校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来升学。

当然,随着国家资源的增长,随着人力慢慢的增加,我们这个考试的制度也有所改变,在马来西亚我们去年已经取消了六年级的统一考试,以学校的评估来做为标准。统一考试跟学校以学生做为评估的有很大分别,也回归了我们小学做为品行培训的基础。我们都在讲小学不应该太注重知识的传播,更多的应该在品行修养方面下多一点功夫,使孩子在小学的阶段养成很好的习惯、养成很好的品行,这比考得多少分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希望在应试教育影响力逐渐的消退之后,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个体的这样一种评估方式会更受到欢迎。这就是应试教育的一个缺点,马来西亚现在小学到中学都已经慢慢的把这些考试取消了,就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学读到中学,最低限度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中学的阶段,不至于他在教育的水平方面太过低落。

刚才我讲了为什么我们要学《弟子规》,现在我们就进入正题,《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什么?我们时常听到学校的老师有这样的一个投诉说,学校的功课已经太多了,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够了,老师要忙着赶功课,学生忙着做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去多练习、多听讲《弟子规》?这是我们时常听到的一种投诉,其实假如我们深入的去探讨、去研究《弟子规》,它不仅不会加重老师的负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它还可以间接、直接的帮助到老师跟学生,提升他们各方面的表现,所以我现在就逐一的跟大家讲解它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第一,《弟子规》可以训练学生守规矩,提升纪律,做为行为的规范。顾名思义,所谓「弟子规」就是学生的一种规矩、一种规范,这是做为一个学生他应该要守的规矩,他应该要服从的一些规范,所以称之为「弟子规」。当学生学习《弟子规》的时候,他肯定就会慢慢的训练成守规矩,守规矩了之后他肯定会提升他的纪律,他就没有产生纪律的问题了,学校方面、老师方面也就不会、也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神时间来处理纪律的问题,这肯定能够帮到我们的校方、能够帮到我们的学生,因为减少了纪律问题,肯定就减少了时间花在这方面。

我们看,《弟子规》说什么?「事虽小,勿擅为。」小朋友知道虽然这件事情很小,但是我们不可以自己来处理,我们一定要想到别人。譬如说在食堂,我们用过了餐之后,桌面上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小朋友读了《弟子规》知道了,他会做,他会把一些吃剩的食物放置到应该放的地方。还有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不该做的,不能够因为它小你就可以去做。举个例子,譬如小朋友说有一张纸张,这个纸张小就乱丢,不能够因为它是小纸张你就可以自己去做。所以从小让我们的小朋友知道事情不要看它是小,而是看它是不是可以做、是不是应该做,从小就训练他们,使他们能够变得有纪律。

「物虽小,勿私藏。」我们在学校里面时常听到同学投诉说,某某同学把他的铅笔拿掉了,某某同学把他的钱拿掉了,某某同学把他的书本藏起来了。假如说我们的同学有读《弟子规》,他就知道,虽然是铅笔擦这么小的东西,我们也不可以把它私下的藏起来,因为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的。所以东西不关系大跟小,关系到它应不应该、对不对。

接下来我们有「用人物,须明求」、「借人物,及时还」,就教我们的小朋友你可以借别人的东西,但是你要向那个物主去跟他明白的请求,要借他的东西、用他的东西。譬如说你要用别人的字典,你要向同学请求,向他借。还有「借人物,及时还」,从小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借别人的东西要准时的还,这就是信用,《弟子规》讲谨而信,这就是信用。从小小的事件,我们的小朋友就学到了守规矩,提升纪律,做为行为的规范。

我们接下去,第二点,《弟子规》可以提升亲子的关系。我们在学校里面一直都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虽然说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在孩子的心里要他们养成敬爱父母、孝顺父母这样的一种亲子的关系。

这里就是非常明显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的孩子读过了《弟子规》,知道他的身体假如受伤了,他的父母亲会感到担忧;假如他自己本身这个行为道德有破坏,或者是有伤害的、有不好的,他的父母亲会感到羞耻。假如我们的孩子从小一年级就学到了这样的一些教训,从小有了一种这样的思想、思惟,他就不会乱跑乱跳,有危险的地方就不会去。为什么?因为他知道他乱跑乱跳会受伤,他受伤了之后父母亲会担忧。还有就是他也不敢乱说话、乱讲出口,没有礼貌,因为这样他的父母亲会因为他的这种不道德、不礼貌的行为而感觉到羞耻。假如我们的孩子有学到了这样,我们的校园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一些受伤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会照顾自己,不管是在身体方面,还有在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语言方面,他们都会很小心去处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很重要,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我们头发、皮肤都是来自父母的,我们不要把我们的身体毁伤、伤害,这就是孝的开始。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就是对父母亲表示孝心。这很重要,我们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幸的事,举个例子,自杀的事件,或者是对身体伤害的事情,这就是孩子有一种错的观念,认为说身体是他的,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感觉到失望,他感觉到伤心,他要跟父母或者是其他人报复,所以他就自杀,或者是伤害自己的身体,因为他说这个身体是我的,我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说我们就看到很多这些自杀的事件,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当他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其实他是对父母没有孝。一个对父母有孝心的人,他是不会伤害自己的身体的,他不会因为一时的看不开、一时的生气、一时的伤心而去自杀。

我觉得这点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讲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发现到小孩子动不动就是跳楼自杀,来表示报复,来表示他的感受。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小朋友、我们的学生,说身体是来自父母的,你要对父母好,你要表示对父母有孝心,你就不要伤害你的身体。假如这样的话,同样的这个孩子某种原因产生了灰心、伤心或者是愤怒的时候,当他想要伤害自己身体的时候,当他想要自杀的时候,他就会想到他的父母,因为他曾经读过他的身体是父母给的,伤害自己的身体就是对父母不孝。假如是这样的话,他就会克服这些伤心、灰心、悲哀、愤怒的心情,就打消了自杀,伤害身体的行动。我觉得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非常的有用,也是我们必须要教孩子的。

第二个,「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开始是身体,是孝的开始,接下来告诉孩子你要守自己的本分,做好的事情。做好的事情,服务社会,奉献国家,将来你的名字就会宣扬出去,让很多人知道。这样人家因为你做好事,你的品行很好,你做的善事很多,人家就知道这个人的父母是谁,就变成了父母的名字让人家知道了,这就是孝的终点。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你除了保护你的身体,还有你要保护你自己本身的品行,你的行为、你的道德,因为这个你不好好的守着,将来你会使你的父母因为你而感觉到羞耻;相反的,假如你的品行很好,你奉献社会、奉献国家,人家就会讲这个父母教出这么好的孩子,使你父母的名字让人家知道,这就是行孝的最终点。

所以这边一个是讲身体的,一个是讲精神的。我说假如这两点我们的孩子都有做到,请问,我们跟父母的关系还会坏吗?肯定不会,因为我们时时在想念着父母亲,保护着父母亲的名字,这样肯定我们的亲子关系会非常非常好。

我们接下来,「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就是说我们对待父母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很多人怪罪《弟子规》说,只有听从,不敢反抗,其实是不对的,不是说反抗,是说父母亲有犯错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劝告的。我们不是愚孝,我们是理智的。我们要怎么样向父母劝告?这边有教你是说你要和颜,就是说你的脸色要好看,还有你的声音要柔的。为什么?因为你的脸色好看,父母亲看到你这样,他才会接受你的劝告,还有你的声音很柔,他听了之后就比较能够接受你的劝告;相反的,假如你大声喊叫,而且用词不当,就算父母知道自己犯错了,他也不大愿意接受。所以「怡吾色,柔吾声」是一个非常好的劝导方式,这肯定也会增进我们亲子的关系。

接下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个当然,父母叫你你马上就回应,父母叫你做的事情你马上去做,这个肯定也会提升你们亲子的关系;相反的,假如父母在叫你你都不睬,父母叫你去做事情你不管,请问你们的亲子关系会好到哪里?这些都是可以提升亲子关系的方法。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样的,父母都很喜欢我们听从他们,父母责备的时候我们当然也要接受,这样我们的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好;假如我们从来就不听父母的责备,从来父母要教我们什么我们都不听,我相信这种亲子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

还有就是「出必告,反必面」,这个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在家里,不管大人跟小孩,都应该要做出必告、反必面。爸爸妈妈出门要去哪里,他也应该告诉孩子他去哪里,他有个交代,这样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知道父母在哪里,假如是紧急的事情,可以马上通知父母。同样的,我们做为孩子的,也必须要告诉父母我们去哪里,回来了也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回来了。大家互相有沟通,我相信这样的一种情况肯定我们的关系会好的。不然发生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或者是发生事情的时候,要找孩子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同样的在学校,我们要孩子你离开教室要告诉老师,你回来了也要告诉老师,老师我回来了。就是「出必告,反必面」大人、小孩都要做,不一定只是小孩子,大人就不必,我觉得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是应该要做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弟子规》可以增进师生的关系,刚才是亲子的关系。我们知道了「凡是人,皆须爱」,爱的教育。我们都说在现代的社会我们用多一点爱的教育,是的,为什么?因为人都是需要爱的。所以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在线的朋友、校长、副校长、老师,我们都坚持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尤其是低年级的同学,他看到老师喜欢什么东西他就会去做,他看到老师或者是父母不喜欢的,他们就尽量的不去做,这就是一种师生的关系。我们从小假如小朋友有学到这点,我相信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肯定是很好的。

我有一个这样的经验,我小时候老师叫我们写大楷,老师会在字的旁边加一个圆圈,是说送我们一粒鸡蛋,他认为那个字写得很好的,他就送我们一粒鸡蛋。结果我们为了要亲所好,老师叫我们写一页,我们写两页、三页,为什么?因为我们希望多得几粒鸡蛋,因为要老师喜欢,这个亲所好。

还有一个经验,我掌校的时候学校里面养了一些兔子,rabbit,兔子。有一个家长来跟我投诉,其实不是投诉,他说我买了很多青菜,我的孩子把所有的青菜拿来学校交给老师喂兔子。这就是亲所好,因为他知道老师要蔬菜来喂兔子,所以他为了表示要亲所好,就把家里的蔬菜都拿来学校喂兔子。这是一种做法。同样的,假如他知道老师不喜欢同学们懒惰,肯定我们的学生就不会懒惰,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其实就是长善救失,好的我们就希望它多一点,那些不好的我们想办法救,救失在这边就是说把它改善。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善愈来愈多,他的缺点愈来愈少,就表示说这个教育已经有功效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师重道,我刚才在讲华校我们非常重视师道,就是尊师重道,我们尊重老师。而且我们跟同学们讲「五圣」,五圣就是天、地、君、亲、师。天跟地是我们非常尊重跟害怕的,我们不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我们不知道天为什么不下雨;还有地为什么会有旱灾,为什么长不出植物,所以我们有拜天拜地。接下来有三种人是我们非常尊重的,可以代表人类的,第一种就是君,君就是管理国家、管理人民的、管理一个机构的人,他叫君;亲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师就是我们的老师,这三种人里面老师是其中一个。天、地、君、亲、师是五圣,我们要告诉我们的孩子,君亲师跟天地成为五圣,这是我们要尊重的。假如在尊重的情况下,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是好的,因为他尊重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就是师生的关系。所以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肯定师生的关系会更加好。

再下来,增进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我们时常看到一些学校的家长跟老师因为某种理由闹得非常不好。《弟子规》里面有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我们要有感恩。我们读《弟子规》,我们学会了感恩,我们要把别人的恩典永远记下来,人家对我们一些不好的,我们要马上把它忘掉,报怨短,讲一次就够了,别人对我们的恩我们要永远记得。好像把别人的怨恨写在沙滩上,水一来就冲掉不见了;把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刻在钢板上,永远的要记下来。假如我们能够学到这样一种感恩的心态,请问家长跟老师哪里还会闹出不欢的关系?我们教我们的孩子说,老师你要尊重,老师很辛苦的,你们要听老师的话。

假如老师有一些小小的错误,譬如说改数学题改错了一题,你身为父母的,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指责老师,说怎么一个老师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会改错,没有尽老师的责任,这样的一种谈话就破坏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也破坏了老师在学生心里的形象。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要有感恩的心,告诉孩子说,老师一天要改几百数学题,有时候一二题错了是难免的,不要紧的,只要告诉老师说,「老师,这题错了」,错就是错,错了,「但是妈妈说不要紧的,因为老师改几百题,妈妈说老师的工作很重,我们非常谢谢老师」。假如你用这样的一种心态来指导你的孩子,你的孩子肯定会感恩,他就会感恩老师,将来他会感恩老板,他会感恩他的同事。这样会感恩的孩子,他的人缘一定很好,他将来一定遇到很多贵人,对吗?所以感恩非常的重要。

接下来提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就是说对老师一些私人的东西、一些短处,我们家长不要把它弄大,不要把它变得非常的严肃。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个时下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看不清楚、不明白,但是我们就随便的下定论,我们随便的就传出去了。教我们的孩子,要真正的明白一样事情你才下定论,不要只看到外表你就说他是一个坏人。你知道得不清楚,你就不要传出去,说那个人很懒惰,因为你都不明白,你传了出去永远都收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要教我们的孩子要谨慎发言,这也是很重要的。

我们再看下去,提升学生的表现。学生在学校里面的表现,其实很多时候是看老师怎么教孩子,老师教的东西是什么。假设说学生读《弟子规》,他读到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他知道爸爸妈妈教我们我们要听,爸爸妈妈责备我们我们要听从。「过能改,归于无」,假如我们犯错了,我们承认错,我们就会改过自新。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理论,这是说我们不要自暴自弃,只要我们不停的努力,就算圣人跟贤人的这个阶段、这个层次,我们都可以按部就班的达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非常积极的一种学习的理论,它肯定能够提升学生的表现。尤其是那些后进生,假如现在某种原因他生理、心理上还不成熟,他的成绩可能没有这么好,可是他学到了这句话,「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个孩子知道了之后说,是,我现在表现还不能够达到老师跟父母的满意度,可是我现在按部就班去做,只要我不自暴自弃,只要我不把事情太过随意去做,我有一天也能够达到圣人跟贤人的这个阶段,那个层次、那个成就。我觉得这就是提升学生的表现。《弟子规》教这么好的一些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孩子,哪里可以说《弟子规》对学生的表现没有帮助?

我们再下来,「己有能,勿自私」。我们教孩子,你有能力的,你在班上书法好,你不要自私,你可以帮助老师写书法;你会唱歌,你就可以把你的能力表现出来。这是教我们的孩子不要自私自利,教我们的孩子服务社会、服务学校,这样的人将来他才能够对社会、对国家有奉献,大家才会喜欢他。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不管他成就多么高,我相信他都不会得到大众的喜爱。

还有就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这些都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的学生学《弟子规》,有学到学习的方法,它肯定能够帮助他考取更好的成绩,所以说间接、直接的对他学校的表现肯定有帮助。

我们接下来,提升学生的德行。我们知道《弟子规》其实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德行,第一,「首孝弟,次谨信。汎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是说叫他要有孝心,要友爱兄弟姐妹,在行为方面要很小心,而且对朋友要有信;对大家要有爱,而且要亲近仁道,仁慈的仁;学完了这些做人的道理之外,就多学一些其他的知识,它这边就提升了学生的德行。刚才我讲过了,假如我们太过重视才干、学问,将来他可能就是我们社会国家非常严重的毒品,他败坏了我们的国家,败坏了我们的社会,败坏了我们的家庭,就是所谓的无德有才是毒品。我们反而接受我们的孩子他没有什么才干,但是他很有德行,他对社会、对大众还不至于这么大的破坏,他对我们的家族,因为他有德行,人家还称赞他。所以说这很重要,我觉得很重要,先学做人,后学学问,这很重要。在这边我们也必须要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层次,先学做人,后学学问。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个我们都知道了。学生学《弟子规》,他提升了他的德行,对他来讲,将来他肯定会遇到很多贵人,他去到哪里人家都很喜欢他,因为他有德行;反而那些有才干没有德行的人,我们看到了之后有时候我们讨厌,而且害怕。

我们继续,学生读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他知道对于长者必须要礼让,让长者先。这点就是做为学生看到老师来了,站起来;看到老师走过,先让老师过。这些礼貌道德,我相信学了《弟子规》,他们懂得,他们用在生活上,肯定会得到家长、老师的赞许。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个也是一样,我们不要只是尊敬我们的父亲,别人的父亲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兄长我们也要尊重。孟子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假如我们在学校里面教《弟子规》,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我相信这个理念会一直带他到大,到他将来成家立业,在社会工作,我相信它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接下来,「衣贵洁,不贵华」,「对饮食,勿拣择」。这些理念我觉得小孩子从小我们要教他,这些是一种价值观。我们的孩子现在因为环境使然,非常讲究名牌,讲究物质的享受,我们应该用《弟子规》教他,「衣贵洁,不贵华」,衣服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表现我们多么的高贵、我们多么的有钱。为什么有些小孩子小小的他就摆出那种有钱人家的态度?就是我们没有教他这些,没有教他说衣服我们要清洁,适合穿,不需要太多华贵。「对饮食,勿拣择」,也是一样,不要选择食物来吃,不要浪费食物。所以你看,假如我们从小教他《弟子规》,这些好的价值观他将来肯定会有好的品行。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个更好,对时间的观念,要爱惜时间,从小要懂得寸金难买寸光阴,知道时间的宝贵,这些都是很好的价值观。

我们再来,「凡出言,信为先」,我们讲话要讲信用,从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有信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就是说向好的人学习,就算我们的距离相当大,但是按部就班我们也可以达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理论,假如我们的学生从小我们有教导他懂得用,将来对他肯定是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弟子规》有七大好处,营造富有中华传统的校园文化。我们去到一间学校,我们马上知道这间学校有没有推广《弟子规》,我们看到很多标语、很多图片、很多故事;我们有看到学校有晨读,学校里面有视频讲《弟子规》的;看到学生跟老师都更加有礼貌,关系很和谐;学校里面很多活动,是用《弟子规》来改编的,譬如说唱歌我们唱《弟子规》的歌,表演我们表演《弟子规》的故事,这些就是所谓的《弟子规》化。

提升师生的文化和文学修养。我们的学生读了《弟子规》,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引用《弟子规》里面的词句,我相信改作文的老师看到了之后肯定会给更高的分数,因为他的文学修养提升了。他会写「父母呼,应勿缓」,譬如说他写到父爱,他写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改卷子的老师看到了之后肯定会称赞,这个孩子文学修养这么好。这是真的。

促使《弟子规》研习班、《弟子规》夜学的成立。很多时候,这些学校有推广《弟子规》,我们都看到他有参加《弟子规》的研习班,或者是在他的学校里面有成立夜学,这些都是接踵而来的,都是因为有学习《弟子规》。

以上所讲的就是七个为什么我们要在我们的学校里面推广《弟子规》的学习。我们再看看,现在我们回到我们的个人、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社会,其实现在更需要《弟子规》,因为刚才早上我讲过了,「文化若断层,吾辈何以见祖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们最后的弘愿,我们的弘愿就是要有一个太平的世界,有一个我们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的弘愿。

我们再看看现今的人,现今我们有三个忙(盲、茫),每个人都是,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第一,老师说我很忙,我太多工作要做了,我没有时间学《弟子规》;第二个,盲目了,做什么东西也不懂,变成机械化了,盲人了,不懂了;最糟糕就是第三个茫,茫到我们的方向都不知道了,不懂我们应该怎么走、教育本来是什么的,教育本来不是考试的,变成教育是考试,我们的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人,我们老师就灌输知识。但是《孝经》说,教道德应该要教孝道,可是我们没有,因为我们走错方向了,叫第三个茫。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有一些例子。一九七二年,英国汤恩比博士说,其实这句话很多人引用了,「只有两种学说,孔孟学说是其中一种,可以救现在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他是一个受人尊重的哲学家,到现在他的看法还值得我们去尊重,而且他是一个外国人。一个外国人这么欣赏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自己本身是不是应该要加一点力?

二O一四年,金庸,金庸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不只是写武侠小说,而且是一个非常有正见的知识分子,他说汤恩比博士的推论已经被证实是对的,尤其是现在东西方在争吵、在斗争之中,更加可以看出汤恩比博士的看法。

一九八八年,诺贝尔奖得主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就是刚才我讲的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时代,吸取孔孟的智慧,希望不要失掉这些这么伟大、这么有用的学说、教诲。

在结束之前,我想请大家,还有五分钟,我给大家唱一首跟《弟子规》、中华文化有关系的歌「诚敬谦和」,好吗?我们请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这首歌的歌词放出来,OK。这首其实是一首英文歌曲,作曲的人不在了,作词的人还在,大家可以读一读,「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孝悌伦理道德爱,儒家传统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弟子规圣人训,炎黄子孙的明灯。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诚敬谦和来实现」,然后又到前面去,最后,「炎黄子孙的明灯,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由我和你来实现」。这是十多年前,我听到了这首歌,就把它写成华语的歌词,让大家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我们来听听,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好吗?我相信这首歌很多在线的朋友可能都已经学过了,假如没有学过,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学。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孝悌伦理道德爱,儒家传统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弟子规圣人训,炎黄子孙的明灯。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诚敬谦和来实现。(我们大家一起来唱。)

中华文化悠久灿烂,孝悌伦理道德爱,儒家传统带领我们走向新时代。弟子规圣人训,炎黄子孙的明灯。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由我和你来实现。」

好了,到这边我们唱了这首歌,大家看看那个歌词,里面有讲到中华传统文化,有讲到孝悌伦理,然后有讲到儒家,有讲到弟子规,所以非常的符合、吻合今天我们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在华校推广《弟子规》。

好了,到这边,我谢谢大家这么有耐心的陪伴我度过这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的启示,这样今天我就非常的满意了。好,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说明: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三集)为什么在全国马来西亚华文小学推广《弟子规》 李金桦校长主讲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