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四十五集)2022/5/27 加拿大温哥华
成德法师视频在线观看【点此选集】《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点此选集】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诸位同学,大家吉祥。
我们昨天讲到「又以灶火烧香」。我们接着看《汇编》有提到《诸经要集》,这是唐代显庆四年道世这位修行人编的。谈到了因事而悟入真理,必须藉由事相的引导来彰显真性。藉由外在这些事相,比方我们佛门供佛供一杯清水,藉这个事相我们有恭敬心,同时也是提醒我们要有清净心,水表清净。藉由外在的这些事相行为来修这颗心,所以是导真,藉相导真,来彰显我们的自性。要瞻仰圣容,必须依赖花香来表达供奉的诚意,也都是藉由做这些事情提升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心。所以佛有说到,如来灭度之后,如果还有人能以一花一香用来供养佛,或用一掬水洗除不干净的供品,然后秉持着恭敬的心来到佛前,称念一声「南无佛」,这种人如果还会堕入三恶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无有是处」。
我们看到这里,从事相上来看,只是供养一花一香,或者是用一掬水洗除不干净的供品,就是称念了一句「南无佛」,但是得到的果报是不堕三恶道。从这个事相到果报会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善利?这里也彰显真心所招感来的果报是非常殊胜的,因为它是发自至诚的恭敬,所以真心流露的功德力不可思议的,真心没有边界。在《了凡四训》当中有讲到,人心量大,用真心,「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所以菩萨布施一文钱功德无量,我们心量有限,布施百万千万这功德也比不上菩萨。
所以我们了解到这一点,学佛最重要的用真心。师长也是提醒,首先要扩宽心量,量大福才会大。尤其我们是修净土法门的话,要修求生净土的话,心净佛土净,清净心很重要。而且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要相应的话,普贤菩萨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能不能往生都可以从这些教诲检查,心有没有愈来愈清净?心量有没有愈来愈大?
刚刚成德提到,修净土法门或者修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是很重要的。阿弥陀佛心量广大,没有说一定要修净土法门才能到极乐世界。「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修大乘,不管你修其他哪一个大乘的法门,不能是小乘人的心,小乘人往生不了极乐世界,心量不相应,修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他以他修行的功德回向,都可以往生,都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因为黄念老有讲到,他老人家很慈悲,说:「我斗胆的说,不管你修哪一个法门,只要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生要了脱生死不可能。」这一段话对我们太重要了,怕我们修了几十年最后不得力,就很可惜了。所以这个时代要靠自力出轮回几乎很难办到,我们众生的根性达不到。
黄念老应该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我们从他的行迹去看。我们要善于观察。我们看李炳南老师,「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们看黄念老,他自己老年也是病得比较重,但是还做了那么多利益众生的事,还为会集本做注解。我们听他老人家讲经提到,有一次在修法,修法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结果自己病到咳血、吐血,但当下他抱的信念,都已经跟众生说好了要修法,死也修,就继续修行修法,吐血的情况反而慢慢慢慢减少,最后没有咳血了。他事后想想,假如那时候咳血真的躺下来,有可能就爬不起来了。都是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心。我们从哪里去体会他的慈悲?从他所说的话,从他所做的事。他们是全性起修,他已经入了真心,他的真心在哪?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中。我们真正有机会亲近入境界的人,要懂得这样去观察、这样去学习。那我们现在是全修,藉由一切的事相来修我们这颗心。所以《汇编》这个开解还是很有味道,都是让我们藉相以导真。
接着引《净名疏》说到了,香是离除污秽的名称,而且有宣发芬芳、散布馥郁、腾升馨香的作用。所以我们一般诵经前燃香。《感通传》是道宣律祖他撰写的,说到人间的臭气上薰于天空,达四十万里。诸天,天有二十八层天,大分三个部分,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六层,色界有十八层,无色界有四层,总共二十八层天。诸天都是清净的地方,人间的臭气达四十万里,天界没有不厌恶人间的臭气,但是因为受到佛的交代,命令他们护持佛法,而且佛尚且与人同处,佛是和光同尘,诸天看佛陀,佛陀也是他们的老师,看佛陀都这么做了,所以诸天神不敢不来。
这里我们也感觉佛都是以身作则,来带动诸天,带动佛弟子。而且我们也想到「三十七道品」,第一个部分是四念处。四念处是看破,看破很重要,看得破才放得下。四念处第一个就是「观身不净」,我们人七孔常出不洁之物,不只不能贪爱这个身体,而且要生起惭愧心,这个身体也是业报。人间为什么臭气这么多?也都是业报身。有这个羞耻心,转成一种勇猛精进。《无量寿经》说「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所以我们也有大的志向,这一生要换个身体,换跟阿弥陀佛一样的身体,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每一次洗澡,我们说吃饭要用菩提心吃,食存五观,诸位同学,洗澡要不要用菩提心来洗?「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对,所以菩提心要能保持不忘失,真的要体会六尘在给我们说法,这样我们的正念菩提心就容易保持。比方说我们贪爱身体,那洗澡菩提心就忘失了,然后一洗洗了一个多小时。幸好我们宿舍浴室是一个人一间,假如二三个人一起用,这就会恼害众生。现在汉学院条件比较好一点,假如之后刚好因缘一变,几个人住在一起,盥洗室要有限的话,这都要替人家考虑到,要做个转变,洗一个多小时可以变成洗十五分钟,这都是修行。
能够一接触到一切境缘都能反观、都能提醒自己修行,菩提心就不容易失去。我们知道身体的臭恶,我们就不会贪着身。人执着,到最后身是很难放下的。比方说一个人生病了,他本来还有好多罣碍的事情,罣碍孩子、罣碍孙子,可是当他身体很难受的时候顾不上了。从这里判断,最后最难放下的是什么?身。假如真的他的决心就是我要舍掉业报身,我要取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那身体对他的牵挂就轻了。所以修行人祖师有教诲:「小病从医,大病从死。」病假如重了医都不医,一心求生净土,而且心里觉得不是坏事,好事!在这个世间三苦八苦不好玩,轮回路险。
我看你们的眼神好像不是很想赶快去,我是挺想赶快去,活还没干完。不过我感觉应该近了,赶紧把工作交给你们。
「香为佛事,最称第一」,燃香也是做佛事,也是修行。《华严经》当中就有说到了,在善法天中,善法天是忉利天,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层,诸天众集会的地方。而在善法天中,有一种香名为净庄严,如果点燃一丸来薰,就可以普薰诸天,并让诸天神心能念佛。所以这个香的力量很大,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点,像点好的沉香,一点一闻感觉心就静下来。所以这么说来,用灶火来点香就不恭敬了,怎么可以不警惕?
我们看宋朝周开山,他常诵《华严经》,又有一个僧人他是诵《金刚经》,结果两个人同时断气了,暴毙。都到了冥王那里,阎罗王就请周开山诵《华严经》,所以鬼神也是很恭敬修行好的人。好像之前也有个公案,有人到了阴间去,看到冥王挂着永明延寿禅师的像,他们在阴间非常尊重。所以很礼敬周开山。接着也请僧人诵《金刚经》,但是冥王的态度就不是太尊重。结果诵完经后冥王就说:「你们两个人因诵经的功德,都能够延长寿命二十四年。」持经的功德很大,延寿两纪,二十四年。「持诵《华严经》的人更应当受到敬重,将来不必到我这里来了。」这句话就是这个人出三界去了,不会再轮回了。当时诵《金刚经》的僧人心中感到十分惭愧。这个僧人善根深厚,你看僧俗两界,结果冥王高度赞叹这个在家人,这个出家人也没有不欢喜,甚至于生惭愧心。
当我们听到老师或者同学在赞叹某一个同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效法这个僧人生起惭愧心。而且他更主动的要去向人家学习,一个出家人主动要去跟一个在家人学习,太可贵了。而且他已经不着这个相了,不着相很可贵。其实佛在世的时候都在表演提醒我们要平等,不能分别、不能着相,所以才有维摩诘居士来表法,不能说出家就比较高。当然出家他是表住世三宝,我们在家人要礼敬,但佛法是平等法,所以维摩诘居士也是佛,文殊菩萨带着这些大阿罗汉去都要右绕三匝,礼佛三拜,这也是表演给我们出家人看的。
他「心大惭愧,因问开山住处,愿往拜访」,这是在梦境中。醒后他就直接前往潞州,现在的山西,找到周开山,问他原因。周开山说道,我每次诵经必定换穿干净的衣服,用香水来洒扫佛堂净室,然后再取石中火,或者是钻木来取火,用这个火来点香,以庄严肃穆的心来祈祝心愿,开口时俨如对佛,诵经的时候就像面对佛一样的恭敬,从来不敢怠慢疏忽。如果没有这种净火,绝对不敢随便用其他的火来点香。火也要是干净的火。这个僧人听完向他道谢,然后说道:「我真的有罪过,每次诵经往往用灶火来点香,就这一点我的不敬之心已经够多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烧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恭敬心,所以必须要清洁干净才可以来焚香。万一灶中烧的柴有秽柴,再用灶火来点香,恭敬心就变成亵渎的心了,所以太上戒之,太上才会来告诫我们。
下一段,「秽柴作食」,用污秽的木柴来煮食物。柴虽然是在灶下来煮食物,但是它产生的气体毕竟是往上蒸发,污秽的柴它不干净,恶浊的臭气会触犯灶神,所以不能用秽柴来作食第一个原因是会触犯灶神,一不可;既然拿柴来煮食物,这食物难免会拿来作祭祀之用,这是二不可,祭祀祖先也要很恭敬;「烟气上透虚空」,烧的时候污浊的烟气上升到虚空,神明闻到了也会不欢喜,这是三不可。所以煮食物的人也是应该在这些地方警惕,还是要有恭敬。
「宋政和七年」,宋徽宗时期,李八患了大麻疯病三年,服了各种药方都没有效。当初李八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他是经常读诵《大悲观世音菩萨经》,满了三藏之多。「藏」有很多说法,这个说法都是以法来定数,比方说藏可以代表一百,《百法明门论》把一切法归纳成百法;也有以一千来算藏,藏是一千,显百界千如;也有以一万来算一藏,因为万德齐彰,都有表法的意思,佛门很重视表法;也有以八万四千为藏,因为有八万四千法门。所以不管藏表的数,其实就是他诵持的时间很长、数量很多。
有一天来了一个出家人,就给了他一颗药丸,让他服用。李八漫不经心的,不是很重视,把药丸留下了,不肯立即服用。当天晚上就梦到给他药的僧人说道:「我乃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是三十二应身,应以比丘身得度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因为你平时以秽柴来煮食物,这触犯了鬼神,所以才会罹患麻疯病。又因为你曾经诵经三藏,所以特别赐给你一丸救苦丹,为何你不服用?」李八梦醒过来,随即服用。经过七天,全身这些癞皮,这些腐烂的皮就脱去了,而且胡须、眉毛都重新再长出来。
从这个公案可以了解到,使用秽柴煮食会触犯神明,固然应当戒除,「固所宜戒」。至于用桃柳树的枝干当作柴火来烧煮食物,也是一样触犯灶神,这是道教经典所垂示告诫的,大家也应当一并了解。
我有去请教,还没有结果,为什么柳树还有桃树不好来煮食,同学们有知道的吗?进一步了解到的会在群组留言给大家,或者有机会上课的时候也可以再告诉大家。
我们看下一句经文,「夜起裸露」,就是夜间起床时裸露身体。「正人君子,明则畏人」,在明显处跟人相处的时候懂得敬畏人,在幽暗处,没人在的地方,但也知道敬畏神,这是慎独的功夫。《了凡四训》也是指导我们,「明须良朋提醒」,跟人相处的时候常常能接受别人的护念;「幽须鬼神证明」,在没人的地方、幽暗的地方也是有敬畏心。虽然处在暗处无人的地方,也是要俨然如面对神明一样。而且这神明是处在幽暗的地方,本来就是无处不临、无处不在,而夜晚也是属于阴暗,更是百神交会,「窥瞰」就是监视人间的时候,怎么能够不谨慎而又自取凶祸罪过?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地方。
彭城,是现在的江苏,有一位官宦人家的女儿,出嫁还没有满一个月,结果就无缘无故发狂,裸体狂奔,完全不知道羞耻,看医生、祷告都没有办法治好。刚好张真人回到京城,这个官家的主人,「投牒」就是致函请他帮忙。张真人先派遣弟子前往以符咒来帮她治疗,结果弟子却踉跄,就是败阵而退,没有效果,这个官家的女儿还是依然如故。于是张真人就亲自前往作法,召请神将能够在他所设的坛下现形。当然至诚感通,玄天上帝就到了。玄天上帝一到,这个女子突然就改变容色,然后就说道:「貌尔民妇」,其实就是批评这个女子,她是因为在半夜裸体,「犯我天神」,冒犯我天神,本来就该显戮,应该是说这个罪过很大,可能是有大祸,要她的命。还烦请上真亲自前来,上真都是在神仙当中算是修行比较高的,「已赦之矣」,就是现已赦免她的罪过。这不是这个女子讲话,是神明在讲话。讲完这个妇女就倒在地上,狂病就痊愈了。
这个故事也很能说明还是在夜里也要恭敬,不能不敬神明。我们看现在犯这样错的人太多了,但也是不了解这些道理。我相信有机会跟大众结法缘的时候讲到这些,一定都会有提醒,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要遭过失灾祸,都要懂得与天地鬼神的相处。
下一句,「八节行刑」,在一年的八节当中执行刑罚。八节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合称八节。在这些日子诸天神祇分别进行普施教化来救度众生,在这些时节当中我们应该要上合天心。而且在这个日子里面,都是逐条记录众生的罪过或者福祚。世人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心存清净和平,好好的存养省察,好好的反思省察自己,能够好好的行善去恶,进入正道,去除邪道,才能等于是钦仰,就是对于神明的恭敬,然后也跟太上还有诸神仙的心相应,跟他们开导度化众生的心怀相应。这虽然都是无形的,但是它都是存在的。比方说菩萨戒里面它就有一条,多远的距离以内,受过菩萨戒的人,只要有人讲经,他要去参与,庄严这个因缘,因为有人讲经是一个难得的机缘,去做影响众。菩萨戒跟小乘戒它有差别,小乘戒是什么?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做;菩萨戒,什么应当做,什么要积极做,它强调的进一步是要饶益有情,这样才跟菩萨的心相应,所以我们要配合神明的教化。《文昌帝君阴骘文》,「正直代天行化,慈祥为国救民」。我们也要跟天心相应,我们又是佛弟子,我们也要跟诸佛菩萨悲悯众生的心相应。
这里进一步说到了,在八节中执行刑罚的人不就是毫无忌惮,怎么敢这么做?这么做就伤害天地之和气,折损自家的福报,这就是很严重的,所以不可以不加以防范。
我们看在唐高祖武德三年,下诏书明订,皇上的旨意说道:正、五、九这三个月,以及每月的十斋日,不可以执行刑罚。又前朝朝廷有规定,每月初一禁止刑罚及屠宰牲禽。这都是让我们知道这些节日要省除刑罚,而且这么做也是皇上的仁政之一。现今担任百姓的父母官,可曾好好去体会过皇上这些措施含的深意?或者也要去体会,不管是佛家、道家,这些三教圣人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订、这么做的考虑,我们还是要用心去体会,这样也才能很好的去配合上天的教化。天地间是这样,治国是这样,治家也是这样,我们当儿女的也要体会父母的苦心,要懂得配合。大家可能体会比较有限,因为大家比较多是独生子女,像我们有兄弟姐妹的,有时候也是要配合父母。当然体会到父母苦心了,就会主动去配合;在学校里面也要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这样我们也懂得去配合;在单位里面也能体会到领导的用心。这些五伦的道理都可以用在齐家、用在治国、用在团体当中。
里面有提到十斋日,《地藏经》里有,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十天。我们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说道:「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这跟道家这些说法都是相应的,「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婬、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持《地藏经》的功德很大。刚刚一开始跟大家有提到了,他洗不净的供品,一掬水,或者燃一个香,念一声南无佛,不堕恶道,这个果报殊胜。经典里面都彰显用真心的力量太大了,用真心读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看到这个功德如此之大。这里是提到能够在十斋日诵《地藏经》。
我们加拿大弟子规协会他们也在带动诵经,好像一天有三个时段可以诵《地藏经》,一个时段只诵《地藏经》。净业三福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持大乘经功德无量。大家时间不够可以持《净修捷要》,是五经一论的精华,也都是经文,都在其中。
唐朝的窦轨,是唐高祖李渊太穆皇后的堂兄,「从兄」是指堂兄,担任洛州(就是现在洛阳)的都督,很大的一个官,但是他的个性刚毅,刚暴严厉,而且喜好杀戮,许多读书人跟百姓都被他刑罚过。他遇到有案子要审决的时候,即使是在朝廷已经下令收尸减刑期间,都不稍微停止下来。这也是很刚暴,而且也没有服从朝廷的命令,而且他还害死了尚书韦云起。
后来到了唐太宗贞观二年,窦轨就病得很严重,忽然自言自语说有人送瓜给他吃。人的阳气很衰的时候就会看到其他空间的众生。我们也有比方说照顾过老人,他就常常会说一些我看到谁了,结果都是已经去世的亲人。然后身边左右就回报没有,没有人来。结果窦轨说:「有一盘好吃的瓜,怎么说没有?」他接着又很惊愕的说道,他很惊愕看着说,不是瓜,「并是人头」,都是人头,前来向我索命。然后又说,「快扶我起来,我要面见韦尚书」,他看到韦尚书。讲完这个话他就断气了。
八节行刑并非刚刚窦轨这个事例,他八节行刑最后的果报很惨,他病得那么重,这都属于花报,更严重的还在后面,一堕就是五千劫。
《汇编》进一步提到,八节行刑并不专指杀戮而已,即使是鞭打、鞭笞也不可以。要知道心存宽仁或者残忍,也只是一念的转移而已,面对的是同样的境,他用的是不同的心。这一念能用对,「灾变吉祥」,这是有天壤之别的,「云泥大判」,这是天壤之别。无论是居官或者治家,都应当谨慎防范。居官是治理一个国家,居家是治理一个家族、家庭。所谓「和顺为齐家之本」,家不能每天都是打人,那这个家一定不吉祥。
我们看到这里就想到,好像也是曹彬,他的兵士犯错了,结果他没有执行,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才执行。有人不理解,就问他。他说,当时候他刚结婚,我那个时候打他,怕他家里的人联想,就是因为娶了这个媳妇才这么倒霉,可能他的媳妇、他的家庭就会很难过了。你看他处罚将士,虽然是该罚,但是都是心存宽容。
孔子有一个学生高柴,也是很仁慈,但是他是担任官员的,要定这个人的罪。他有一次在卫国当官,卫国发生内乱,他就赶紧要逃走。结果就在城门口遇到了曾经被他判刑,把脚给砍断了,他一看到他也很惊讶。结果这个人不只没有埋怨他,带着他,帮他逃走。他自己也很惊讶,我当时候执行刑罚,你不只没有怪我,你怎么还帮我?这个人就说,他可以感受到高柴已经尽了全力帮他。而且当时候下了决断要执行这个刑罚,被判刑的人他说,我感受到你的表情也很无奈、很不忍。所以这个人感他的仁慈,来报他的恩。这里提到一念转移,灾变吉祥,居官治家都要心存仁厚。
我们再看:「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唾流星」是向流星吐口水,「指虹霓」是用手指虹霓。我们兰彼得彩虹不少,看就好。「辄指三光」,常用手指指着太阳、月亮、星星。「久视日月」,用眼睛久看着日月。这主要就是我们都要心存恭敬。我们看《汇编》讲到了,星辰在天上,「过宫缠度」是随着时节在运转,对人类没有什么干扰、干预,为何要向它吐口水?愚痴的人还妄指为妖怪,看到这些彗星他理解成这是妖怪,所以向它吐口水来压制。这种说法实在是出自于「齐东野语」的无稽之谈。如果百姓失去德行,「民失其德,天示其变」,天象就会示现它的变化。所以天人合一,整个天象跟自然现象它是跟人心呼应的。佛家讲依报随着正报转的,彗星的飞流实在是由我们自己的心所感召的,这个时候正宜戒慎恐惧的修身省察,立德,建立德行来化解这个灾难,怎么可以再向它吐口水?假如我们没有学这些经教,有一些民间的做法确实是太不妥当了。
接着引了一个历史的公案来证明。「景公三语之善,荧惑退舍」,使得荧惑灾星退散,修德之感应可以说「昭然」,就是很明显,「不诬」,就是不欺骗人。这是在春秋时代宋景公,宋国的国君在周敬王四十年的时候,荧惑星侵入到了心星的范围,而心星正是属于宋国的区域。等于是星宿跟当时候春秋诸国它是有对应的,然后这个不好的星刚好到了宋国的区域,很可能会有刀兵灾祸。宋景公也很忧虑,朝中专管占星象的官子韦说了:「我有办法将这个祸患转移给宰相来承受。」景公就说:「宰相是辅佐国家的股肱大臣,股肱大臣管整个国家政策的,怎么可以让他遭受祸患?」子韦听了之后说:「那不然转移给百姓承受。」景公说:「一国之君应以仁爱来爱护百姓,怎么反而让百姓承受灾祸?」子韦又说:「那转移给所种的五谷,把灾降到上面去。」景公又说:「假如收成不好,人民会飢饿困苦。造成这个结果,我这个国君就当不好了。」子韦就赞叹国君,至高在上的天是会能够听顺谦卑养德的人君,上天是能够感受到为国之君者的谦卑仁慈,现在主公至心发出为人君的三种仁爱宽厚的言论,必然感应天心,所以荧惑星必会有所移动。子韦也是很懂得这个道理的。于是他再占星象,果然移动了三度,离开了宋国的范围,所以宋国在这一年里果然没有刀兵灾难。不只在中国有占星,其他有一些民族很悠久的,像印度也有。这是让我们也要恭敬这些星辰。
下面提到不能指虹霓,因为赤白色叫虹,青白色叫霓,这乃是阴阳二气交接所形成。连《诗经》里面都有说道:「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蝃蝀是指彩虹,出现在东边,没有人敢用手指指它。《春秋运斗枢》也说道:星气散为虹。我们应知所谓的虹霓其实是斗星的余气,然后显著的表现在形色上。举历史的例子,以前孔子完成《春秋》《孝经》等著作,向北斗祷告,结果感得赤虹下降而呈现黄玉刻文这样的瑞相,谁说虹霓不是北斗星的余气?假如我们相信这一点,如果有人以手指它,那就不够恭敬了,乌得无罪?常常出彩虹的地方应该挺吉祥的。
接着提到「日月星为三光,又曰三辰」,是上天所分布来照明、监察天下万事万物,并垂示一切法则。太上说,如果看到太阳、月亮、北斗星、南斗星,都要慎重礼拜、恭敬谢恩,请求保佑,然后赦免罪过,「赦宥过愆」,宥是保佑,然后不可轻慢,以免招致祸殃。其实太阳、月亮对我们确实都有恩德的,没有太阳光,万物都没有办法生长。其实月亮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农历是依据月亮的。
道教的经典中教人祭祀日月,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祭祀太阳,八月十五祭祀月亮,应当准备香花和素食来供养,向太阳、月亮礼拜祈祷,以报答其恩德,这样可以让人增福延寿,福田心耕,对它们都懂得感恩。知恩报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
老法师去到日本特别感动,日本现在乡下那种民心的善良跟古代还很接近。像他们比方说收成好,祭苗稼神,祭河神,因为河水灌溉,就是那个精神都是知恩报恩。人常常生起感恩心,他就不会有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一觉得理所当然,什么恩就比较难提起来了。我们都曾经祭过月亮,祭月亮是女众主祭,月亮属阴。我记得有一次在马来西亚祭月,就是八月十五号。结果乌云很多,看不到月亮,然后真诚去祭,慢慢那个月亮就出来了,特别感应,天地真的是有情的。
我们看例子,周洪说到在他的家乡,有一次许多乡人聚集在一起喝酒共饮,看到天上太阳的外表出现异光,大家就用手指去指它。忽然间暴风雨到来,从天上降下一物,很像只猴子,两眼炯炯有神,众人都被吓得拜伏在地上。过了不久离去了,但是众人的耳朵都被泥土塞满,后来都罹患了惊悸的疾病,可能也有一定的惊吓。周洪因为他故乡发生这个事,他把它记下来,也是提醒后世不能这样去指。
其实人有恭敬心的时候,这些细节都会注意到。我们有时候看小朋友跟父母长辈讲话,他手这样,这些都很不妥当,他的内心里恭敬心没有形成,不然不可能做这个动作的。像我们真的是感觉父是天、母是地,人家问说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一讲父亲的名字就特别难受,有恭敬,这些言语动作不可能出来的。这个时代,我们都要留住这些好的文化。「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其实对长辈有恭敬心,不会在长辈面前现能。
这里提到宋朝的蔡京能久视太阳,而且不会眼花,就有人说这是显贵的象征。然而他仗着眼力,胆敢和太阳光相抗,「识者知其有无君之心矣」,明理的人知道他心中已经没有君王存在。你看古人很厉害,《了凡四训》有讲:「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这里就是一个例子,真正明理的人看到蔡京敢对着太阳看那么久,他已经对太阳不够恭敬。他这个不恭敬的心会对太阳,会不会对君王?当然也会,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
所以我们要抉择同参道友,这很重要。要抉择老师,或者要抉择跟随的人,或者抉择婚姻的对象,这些都要看准人。人生重大的抉择,甚至可以算成败的关键,都要会真正看到他的德行的状态。但不能看他对我好就好了,得看他对其他的人,甚至于是对比较贫困的人,或者比较地位低的人,反而可以看出他真正的心态。假如他对上非常好,对底下的人很严苛,那他绝对不靠谱的人,他那个好是为了他的名利,但是你假如没有判断出来,那可能是这个团体的灾祸。
这里也是启发我们要会判断人,没判断好,结果用了蔡京,后来竟因为他整个国家几乎都快灭亡,所以北宋是被蔡京给搞垮的。讲到这里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跟我同姓。他自己的下场误国后被贬而死。
另一个例子,元朝的孙瑾,父亲过世了,他非常哀伤。可能家里也非常穷,所以在严冬赤脚步行,送他父亲最后一程。父亲的棺木还未下葬,他忙得衣不解带。运送棺木过江的时候,江上风浪汹涌,而且天昏地暗。孙瑾随即向日月星三光虔诚祈祷,风浪因此停息,而且太阳出现光明。这很感应。
后来孙瑾事奉他的继母唐氏尤为孝顺,继母曾经患了毒疮,孙瑾都亲自以口帮她吸疮脓。事奉继母能到这个程度,这是至孝之人。而且他的继母又曾经眼睛瞎了,孙瑾也是向三光祷告,之后用真诚的心,用舌头舔继母的眼睛,也使她眼睛复明。你看这个至诚心的力量。俞净意公他唯一还活着但是走失的孩子后来找回来了,他这个儿子也很孝顺,他的太太因为思念孩子都哭瞎了,后来他的孩子回来之后,也是用舌头舔他母亲的眼睛,也是复明了。
他的继母唐氏死后十天,要下葬的时候刚好碰到春天下雨不断,这就不好安葬。孙瑾晚上着急,流泪了,哭了,于是天就停止下雨,隔天云散日出。「至圹」,到了墓地已经天黑,昏暗无光,根本看不到,孙瑾又着急,然后哀伤大哭,顿时星光灿烂,虽然不是月圆时节,却忽然明亮如同白天一般。这都是孝心感应,就像我们前面讲到愿意舍身来救她的婆婆,也是当场夜晚就明亮起来。
从这个事例,「以此观之」,由此可见,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不但对世间有照明的恩德,而且还随时祈祷随时就能感应,所以人们怎么可以随便用手去指、用眼去久视,而使自己犯下严重的过失?当然主要就是要有恭敬心,比方说我们看月亮,赏月,这个时候可以念阿弥陀佛,我们也礼请诸天神祇一起念阿弥陀佛,都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用恭敬的心来祈愿的,因为毕竟天地神祇他也是在六道之中。
我们看接下来的经文,「春月燎猎」,春天时焚烧山林来打猎,这叫做「燎猎」。《汇编》里说到了,前面的经文有提到「射飞逐走」,太上尚且明白告诫,何况是燎猎,因为这么做所杀害的生命无穷无尽,想到这个场景都头皮发麻。而且还强调用春天来说明,实在是因为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的时期,如果在此时竟然做这种事,真的是上逆天道,下杀害物命,不仁慈到了很严重、很严重的地步,「非余月不必戒」,不是说其他的月份不需要戒,都要戒的。
举了一个例子,唐朝的刘摩儿,有一天跟他的儿子一起都死了,这很可能就绝后了。他的邻居祈某病死了,之后又复活过来。我们感觉天地神祇很慈悲,有些人他突然活过来了,就把阴间的事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都是用心良苦,让他们回来把这些真相告诉阳间的人。这位祈姓回来之后就讲到他在冥间所看到的,看到刘摩儿父子在滚热的汤锅中,被煮到皮肉都烂了,只看到白骨而已;过了很久又恢复本来的身形,接着又继续煮,皮肉又被煮得都完全烂了,又剩白骨,然后又恢复。「劝发菩提心文」说:「一夜死生,地下每经万遍。」他造的那个业,他受报之后死了,风一吹他又活过来,又继续受罪。这样反覆不停的进行,「无有止时」。冥王说:「他们两人专门喜欢放火烧山来打猎,所以才受此种报应。」所受的罪都跟他造的业是相应的。
也听长辈有讲过,待会都有例子。像杀猪的人,他临终的时候那种哀号声、那种状态真的就像猪一样。待会有个例子,他杀龟,他最后死的样子就跟那个龟被他残害的样子一样。我自己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天当时候跟母亲去买菜,到了刚好走过卖鸡肉的小贩,把我吓了一大跳,小贩的主人那个脸跟鸡太像了,连鼻子都这样掉下来。我真是终身难忘,我看可能他的身上跟周围不知道有多少鸡的魂魄正在等着机会要讨命。一般杀业重的人临终都会看到这些众生来索命。
唐朝张善和,他以杀牛为生,结果他临终的时候这些牛都来跟他讨命。幸好他过去生善根福德太厚了,首先他临终没有迷糊,他叫得很大声、很恐惧,刚好他们家附近出家人走过听到,就来安慰他。他有结这个法缘,跟三宝有缘,出家人赶快劝他念佛。他就念了没多久,他好像念的过程,他一念感应很快,这些牛头就往后退了,出家人劝他赶快继续一心念,最后他就往生了。地狱相都现前了,有佛法就有办法,本来要堕地狱的人,最后往生作佛了。佛法殊胜,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要好好珍惜,自度度他,自利利人。
这里紧接着提到佛家的教诲,「众生咸有佛性」,怎可随便加以杀害?省庵大师说:「菩萨观于蝼蚁,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有这样的心境不可能去杀害生命的。打猎尚且都已经不可以,怎么还可以用火来烧?这么做了万物将被烧得枯死焦黑,而且蛰伏在地下的百虫都会被烧成灰烬,其所杀害之惨真是不忍言说。儒家《礼记.月令》里面所提到的这些禁止的项目说得很详细,而且太上再加以告诫,因为这是关乎众生的生命,所以才一再三令五申。三教之觉民于海内,所教导的重点都是相应的,尤其是不能杀生摆在第一位,五戒第一个就是不杀生。
今天时间差不多了。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四十五集)2022/5/27 加拿大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