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五集)音乐时光及互动交流 成德法师、王川老师主讲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点此选集】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音乐时光及互动交流 成德法师、王川老师主讲(第五集)2022/6/6 马来西亚
赵老师:尊敬的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各位同道、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吉祥!
今天晚上我们在开始课程交流之前有一段音乐时光,相信大家从画面当中也看到了,我们王川老师穿得非常庄严,后面有古琴。古琴是二十四孝大舜发明的,所以琴道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我们中国的音乐是符合天地之道、符合人伦之道,所以听我们中国的音乐可以调节紧张的神经,可以放松我们的心情。当然我们中国的音乐也是引领我们入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中国文化强调的是礼乐教化。因为时间很宝贵,学生就不多讲,接下来我们就热烈的掌声恭请王川老师为我们献上精彩的琴曲还有弦歌,大家掌声欢迎。
王川老师:谢谢赵老师。尊敬的成德老师、李校长、诸位校长老师,大家晚上好!接下来请各位校长老师先欣赏一首琴箫合奏「关山月」,下面有请。(播放琴箫合奏)
好的,谢谢大家。刚刚大家欣赏的这首琴箫合奏是由学生的太太和学生一起合奏的,学生太太叫李丹静。因为网络的原因会有一些延迟,我们就录播了,但是各位老师放心,我们是昨天晚上才录的,满新鲜的,如果能够解决设备问题,我们还是希望有机会给大家奉献现场的演奏。
刚刚这首曲子叫「关山月」,是描述驻边的将士那种豪迈的情怀,还有保家卫国的意向、志气。古琴就像刚才课前播放的短片里讲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乐器,距今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古琴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像《说文解字》里面讲:「琴者,禁也」,是禁止我们的七情过分的增长。就像我们下午的课程分享的一样,帮助我们把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些不好的情绪控制在和的一个范围,让它不过分的增加。所以这种圣王所制的乐器就会给人感觉很安静,好像不太热闹。在古人的典籍《礼记》里面讲人性本静,所以真正好的音乐一定是符合人性,会让我们静下来。我们下午也一起学习了,静就能够延年益寿。
接下来我们请诸位校长老师们欣赏一首独奏的古琴曲。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古琴界有一句说法叫「一曲『平沙』走天下」。「平沙落雁」这首曲子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平沙落雁」,谢谢大家。(播放琴曲)
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平沙落雁」,这首曲子藉由描写大雁飞翔的情况来寄托我们人高远的志向。今天的音乐时光就到此圆满,接下来恭请赵老师为大家授课。谢谢。
赵老师:谢谢王老师、谢谢李老师的精彩演奏。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古琴和箫的合奏,相信大家听了这个音乐以后也会感觉到心的这种平静,精神和各个方面都有一些舒缓。古琴也是在这个时代我们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欢古琴,喜欢我们中国的古典音乐,进一步能够承传。
音乐时光过去了,我们接下来就恭请成德老师带领我们继续学习交流。
成德法师:诸位校长、诸位领导、诸位同道、诸位来宾,大家吉祥!一天的时间很快就到晚上了,相信大家今天应该会有很多收获、很多感悟。像李校长给我们授的课程,我想都会让我们提起一分使命感。《论语》当中有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在哪里?《论语》应该就在我们当下的人生当中。经典绝对不是理论,经典也都是我们老祖先他们自己身体力行真实的感悟传承给后代,不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而且颜回夫子有说道:「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是圣人,我只要有志于成圣成贤,每个人都做得到。舜王他们这些圣人都有入境界,他讲出来的话都是亘古不变的真相,我们不怀疑他们的教诲。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圣成贤。
而我们看校长职工会,在一开始彭校长、李校长的带领下,到现在我们林校长还有几位校长们继续的带领下,这已经是十六个年头了。我们都可以预见到马来西亚接下来的几代人,他们在沟通的时候有一个共通语言,「凡出言,信为先」,「见人善,即思齐」,只要念到这些经句,华人都倍感亲切。我们想想,现在人跟人之间要建立共识可不简单,都是觉得你得听我的,但是透过我们校长职工会的努力,华人界的不是说听我的,听孔子的,因为《弟子规》就是照孔子他老人家的智慧讲出了我们学圣学贤有七个重要的纲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谨、信,「汎爱众」,第五个纲领,「而亲仁」第六,「有余力则学文」是第七。我们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总不能白白来世间一遭,总要为自己的家族,乃至于为整个社会的下一代,我们尽到我们的力量。
相信大家听了李校长的课应该会有不少触动,甚至于诸位同道你们在推广的过程当中,从老师的身上,或者从学生的身上,也应该会遇到一些很感动的事例。我们晚上的这个时间是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的时间,因为我们上了一天的课,大家可以沉淀沉淀,尤其主办单位又有安排古琴的欣赏,我们的心更容易静下来,然后我们互相分享。《礼记.学记》提到「相观而善之谓摩」,这是观摩法,这个可以在我们课程当中大家互相观摩。《大学》有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个观摩法也可以用在自己的班级当中,用在学校当中。而且这个学习,同学之间、学生之间、同辈之间它所产生的力量是很大的。假如是师生之间,可能学生会觉得我以后再跟老师一样,他可能会有这样的设想,但是假如是跟他一样年龄的同学,他可能就会生起一个要当下去效法,他做得到,我应该也能做得到,所以反而是同辈之间的相观而善力量会很大。
再来,今天王川老师上的有关自身健康的问题。我们这条教育之路的本钱是身体健康。俗话说的,健康是革命的本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实在讲,在孙中山先生那个年代,是得到很多我们东南亚华侨的支持,才得以建立民国。而建立的真正目的是希望我们整个民族的同胞能过上好的日子,而真正要过上好的日子,《礼记.学记》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他不学习,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他不知道怎么做人、做事,他会做错很多事,做错的事他都要承担后果。假如不学《弟子规》、不学五伦八德,那他的人生会愈来愈苦。就像不知道怎么养生,他很可能二三十岁就开始有慢性病,就要吃药了。
成德有一次跟大众交流,来了不少父母、老师,成德请教他们几个问题,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不得癌症的请举手,接下来我又问道,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不得忧郁症的请举手,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不离婚的请举手,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能把他的下一代教好的请举手,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以后不犯罪的、不触犯法网的请举手,你有把握孩子学生以后不吸毒的请举手,你有把握你的孩子学生以后不赌博的请举手,有把握孩子学生以后不会寻短见的请举手。这些情况只要有其中一条出现,很可能孩子学生的人生就很难幸福快乐了。
我们一听挺不容易的,这些情况都不会发生。我们刚刚已经听完古琴曲了,其实所有的问题的根本都在心,心能静得下来,可能这些问题都能解决。社会所呈现的问题好像很复杂,可是从根本上看并不是很复杂,主要是人被利欲障碍住了。假如我们透过学习经典,透过礼乐的教育,他的心好了,他明白道理了,这些问题都不会产生。所以该教孩子什么,真的是我们所有教育界的同道要很好的来思考的。当然我们面对现况,可能教育当局很要求成绩,对我们校长给予任务、给予压力,但是这个压力别再压下去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但是我们再冷静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在长期的压力之下能不能把工作做好?首先他自己的身体会付出代价。然后继续压压在老师身上,我在台湾的时候好像有听到一个讯息,说小学老师是忧郁症的高危险群,就是从事小学教育得忧郁症的情况高于一些行业。因为这个行业的责任很重,假如我们自我的调适不足,每天还要面对这么多人事的问题,那长期下来真的身体会扛不住。情绪是要适时的把它疏通的,所以我们王川老师很用心,选了很多,都是古琴界的大家,都已经不在世了,他们这个琴曲都留下来,吃饭的时候听哪个曲子好消化,睡觉的时候听哪个曲子好入睡,他有帮忙挑出来整理好,我们把那个链接发给大家。大家的家庭可以听,包含也可以分享给学校的同事,甚至于是家长。好东西我们都传递出去,互相关怀。
古琴大家刚刚欣赏完了,真的透过古琴的弹奏,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儒家讲定静安虑得,心不能静下来,思虑是乱的,会讲错话、会做错事。讲错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个话可能会造成家庭的困扰,甚至工作职场上的矛盾。我们想一想,这个话能忍得住,能减少多少忧虑,所以静得下心对我们、对孩子往后的人生至关重要。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思考思考,往往都是在下抉择的时候心不够静,最后下错决定。比方说在学校里面用一个重要的干部,我们心不够静,结果用错了,请神容易送神难,那会对自己甚至于对团体造成不少困扰,但是假如我们能静得下心,在这人生重要的抉择就会下对了。能够慎于一开始,人生可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烦恼可以去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统统都要静心才能够下对抉择。
今天的课程应该对我们立志、对我们身心都有不少的启发。接下来看哪一位同道愿意跟大家就今天的课程做一些交流分享,或者针对课程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今天早上跟大家有交流到,什么时候是在教育?其实我们当下在落实《弟子规》,我们就是用身教在影响我们的家人跟学生。「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我们今天学完之后有疑问我马上就请教了,那校长老师的这个行为……大家不能说我现在学生老师也不在场,他也看不到,其实我们已经内化的行为会在跟老师孩子相处的时候自然流出来的。所以我们能真正具体去落实《弟子规》,老师跟孩子潜移默化就受我们影响了,而且我们那个做出来都是做得这么自然,反而特别能感动人。
好,我们现在有请李校长。校长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请。
李校长:成德老师,是的,我们身为这些团体的领导,有时候没有办法,要以身作则,就是要出来表态。往往都是为什么这个不出来讲、那个不讲,不讲的话就自己要讲了。我想在这边做一些补充,今天我讲那个课题「《弟子规》与华校的因缘」,我漏掉了一个环节,我刚才再看看名表的时候,我就发现到我漏掉了中学这个环节,所以我在这边要向我们中学的校长、老师道歉,我漏掉了这个环节。我就想说在这边花一点时间来弥补这个过错,向我们在线的这些中学的校长、老师,我们有槟城吴维诚校长,我们还有坤成中学,有培风中学、怡保深斋中学,有星光国中,还有砂拉越的建兴中学。这么巧,这里边的中学,除了怡保深斋我没有机会到它的学校,其他的这些中学、独中我都有到过,包括砂拉越的建兴中学,我知道我们在线有建兴中学的代表,我不知道他们还记得吗?我在应该是三四年前,有曾经到过他们的学校去讲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这个课,在线建兴中学的老师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印象?其他的包括坤成、锺灵独中,还有培风,我相信成德老师都有印象,我们也曾经到过那边去办课,尤其是槟城的锺灵独中我们都有办过课,坤成我们也到过。
我在这边很抱歉,今天在讲解《弟子规》与华校,其实这个华校我漏了,我应该说明华校是包括中学在里边,是华小、中学。中学又包括我们马来西亚比较特别就是国中跟独中,国中就是我们政府的中学,独中就是由董事会办的中学。在这边我再感谢、感恩这几间中学能够派出代表来参与我们的课程。其实我们这个课程不仅仅是给华小的老师、副校长的,我们同时也是开放给国中跟独中的行政人员来参与的。所以我在这边代表我们的中心感谢他们的参与,希望接下来他们也还能够参与我们的活动。有需要的话也可以跟我们联络,我们这边也可以到他们的学校去参访,甚至可以带一些书送给这些学校的老师。
我跟砂拉越建兴中学的其中一个董事郑董事是有来往的,他也有本身的夜学,我也邀请他在我们西马的夜学里面讲课,所以我们跟东马砂拉越、沙巴都有一定的联络。我就做此补充,弥补我今天早上一些忽略了的地方,请大家见谅。谢谢。
成德法师:谢谢李校长。校长不只跑遍很多华小,连我们独中、国中他都不辞劳苦,都是为教育、为下一代着想。仁者寿,我们校长是愈干愈有活力,常常还给我们献唱很多优美的歌曲。李校长也是给我们表演鞠躬尽瘁,退休以后更忙。
教育,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材,没有十年以上,甚至于说没有十五年以上,不大可能。所以我们华小、独中、国中整个要连上去,成德的希望最好马来西亚办一个汉学院,整个中华文化的学习能够延续到大学去。看我们华教有没有这个因缘,好像我们华人界在大学里面有办学的,都有可能看有没有机会在华人办的大学里面我们来成立汉学院。因为马来西亚华人对于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是特别的珍惜,德者才之帅也,重视文化、重视德行是真正好的人才。
今天我们李校长也都有提到,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些企业家,他们(这是在欧美地区)很喜欢用马来西亚的年轻人。这应该都跟诸位同道你们的良苦用心有直接的关系,你们教出来的孩子在国际间是很受到肯定的。虽然我们播下的种子可能不是明天就会开花结果,但是绝对是功不唐捐,都没有白白付出的。
谢谢李校长。看接下来哪一位校长同道?有请刘校长。
刘校长:成德法师,我更喜欢称您蔡礼旭老师,因为我时常都会听您「细讲《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每一天都会听一听,是为了想要把《弟子规》好好的教给学生们。就是因为这分心意,我都会去听,所以更喜欢叫您蔡老师。
还没有跟大家讲晚上好。
我听到早上蔡老师说以身作则,那个身教、言教跟境教,因为上所施,下所效。我觉得现在的老师在背负繁重的工作跟压力之下,往往有时候会显得心浮气躁,可能有时候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语气都不是那么的好,但是学生却在想,在这里就想请教蔡老师,如何去实现境教在校园中落实?谢谢。
成德法师:谢谢刘校长提的问题。我想我们李校长的课程当中有提到办夜校,因为教育是一种合力,假如孩子的父母对教孩子有更好的认知,老师的压力会不会减少?所以夜校能够继续办下去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以前说五加二等于多少,孩子在学校五天,结果放假两天很可能就退回去了,但是有家长的配合,教育的效果就相得益彰。
刚刚也跟大家有提到,假如教育当局有压力压下来了,当然当校长的人压力也挺大的。校长也要自我幽默一下,压力愈大就告诉自己说,老天爷很瞧得起我,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像我们讲到说孔子是我们的老祖宗,教育界的鼻祖,你看他老人家遇到生命的危险都不担心,他说因为上天要透过我把文化传承下去,「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任何人都伤不了我。我是有使命的,诸位校长你们是有使命的,任何人的毁谤、侮辱也都动不了你们。不只不会伤到你们,更重要的是什么?这些错误的批评毁谤还会给大家带来福报,所以事事是好事。《了凡四训》里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他没有过失,可是还很多人骂他,「子孙往往骤发」。所以下一次我们一心为孩子的教育,结果诸位校长、老师还被骂,那个骂人的人是送福报给自己、给你的子孙。所以吃亏是福,没有坏事情。
孔子在《论语》一开始就给我们做心理建设,孔子是大教育家,「禁于未发之谓豫」,叫预防法。比方说孩子他的青春期还没有来,我们就懂得指导他,怎么样去锻鍊身体,生活作息正常,他在青春期的时候就不会纵欲。孔子有一段话都是禁于未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这个正确的观念假如没有给予孩子,有可能在十几岁的那个当下太纵欲的话,他一生身体基础就坏掉了;「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我们能够让孩子不会去嫉妒别人的好,不会去跟人家恶性的竞争,反而能够见人善即思齐、道人善即是善,他的人生会减少很多内心的对立折磨,甚至可以避免跟人冲突。然后能够不要有得失心,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就不会患得患失。一般的人没有受过传统教育的话,人年纪愈大得失心愈重。比方假如老了没有受传统文化教育,他会拿着孩子去跟人家比一个月赚多少钱,甚至于拿着孙子开始比,他得失心很重,结果他这个得失心会搞得全家人压力都很大。
我们学了传统文化,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转个念,烦恼就是菩提,危机就是转机,都是来送福报给我们的。我们能够这样心平气和,我们在对待老师的时候就会很柔软、很体恤他们,自己的团体就是互相信任。一个家庭的氛围、一个学校的氛围谁决定的?当父母的、当领导的。天、地、君、亲、师这五个角色为什么这么尊贵?因为这五个角色对每一个生命的影响都是非常深、非常远的。
我们虽然有这些现实的压力要面对,但我们相信有传统文化就有办法。其实孩子的学习只要他主动了,那他的成绩一定会提升。所以我们能够从他学习的动力下手,「亲所好,力为具」。而且孝心一开,为什么说百善孝为先?因为孝心开他百善跟着就开了。我们看「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他懂得悌。他感恩父母,他不愿意父母失望,他会「亲所好,力为具」,他读书就不用父母在后面推。忠、信,「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他做的事他答应了,他不会拖拖拉拉,他会赶快去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都因为孝心起来,这些跟着就起来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很礼敬父母。礼、义,「丧三年,常悲咽」,这种情义多深。廉,「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耻,「德有伤,贻亲羞」,这些善根就引发出来。
所以真正能把孩子的孝心引发出来,这个学校的成绩一定会提升。这个成德都不是想象出来的,都是真实的。成德曾经跟我们李校长所带领的团队到大陆去交流,其中有一个学校在吉林,松花江中学,它本来的成绩平平,他们附近有一所中学成绩比他们好。结果他们全校开始学习《弟子规》之后,他们学校的成绩快速提升,超过了邻近的那个学校。甚至于教育当局,他们当地的教育局还称他们学校学习传统文化叫「松花江效应」,在当地的教育界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在高考的时候出现一道风景线,松花江中学的学生进考场,看到孔子像就会向孔子行礼。
我们要知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他愈尊重孔子、愈尊重老师,他的学习铁定好。所以我们得从根本把孩子的学习态度建立起来,不能只是枝枝末末在那里做题目,做到最后他厌学了就不好了。我们在台湾高考结束了,看到很多学生从三楼、四楼把书就从楼上扔下来。我看了是很心疼,他虽然考上大学了,可能他不想读书了。其实一出社会更要学习,假如说我们十几年在学校让他往后不想学习了,这个流弊就太大了,所以考虑都得深、得远。
相信学校里面有校长干部们的带动,尤其是关怀、体恤,你甚至于是发一个通知给同仁都会考虑到,比方说现在已经十点多、十一点,明天早上再发,都能考虑得这么细,我们的同仁在每一个事情当中都能体会到校长、干部的柔软,我相信这个学校的氛围一定特别的好、特别的和谐。
以上反馈我们刘校长提出来的问题。看看其他校长,你们已经实践的,有更宝贵的也可以都提出来,我们是一个teamwork(团队合作)。看还有没有哪一位同道?大家是因为听了古琴心很静,现在都入定了。刚刚我们校长还有提到那么多独中、国中也在推展传统文化,像成德去过我们锺灵独中,我们吴校长他在锺灵独中一直也是鞠躬尽瘁。而且他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知恩报恩,他自己是锺灵独中毕业的,又回到母校尽心尽力在办学。而且他带领整个团队带领得很好,这么难得,我们也请他是不是给我们做一个经验的分享。我能感觉他的团队挺和睦的,今天我得给他挖宝一下,不知道吴校长在吗?
某老师:老师,吴校长今天请假了,应该明天会来。
成德法师:那再请主办单位跟他约一下,看他哪个时间段方便,再请他分享一下。
某老师:好的,谢谢老师。
成德法师:谢谢。我看大家听课都挺有微笑的,大家笑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可以感觉到我们马来西亚的同胞们都是很有含蓄的美,都是比较内秀的。
杨校长:成德老师晚上好,我是八打灵精武校长杨丽珠。
成德法师:您好,杨校长。
杨校长:您好。其实《弟子规》时常是有听,我们没有真正的好像体会到,只是说我们的学校有不同宗教的老师,譬如我们实行《弟子规》,好像刚才这样,我也是觉得我们上课前要行礼三下。我在旧校的时候,我也有看到一个副校长他有实行,但是给我我没有仔细的去看。我知道孔子像他们有放在某两间课室,然后我们就会把学生分成去别个地方,就是说有些宗教信仰的,我们也免得家长来投诉我们,我们都会移。但是当我真正做校长的时候,我的学校我也没有真正的去进行,但是我以本身用爱来感动老师们和我一起前进。
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在精武也是刚转来两年半,在这两年的疫情里面也不能够做到什么。但是无论怎样,今天和大家在一起,我也给自己一个使命说,学到好的东西,我们应该传达、传承下去,跟老师们一起分享。就像刚才有说到,可能我们老师们压力,给我做了校长,有时候很多东西下来是应该要做的,是看我们如何把东西分配出去,而且我们也要安抚老师的心情。老师们就像《弟子规》里面有,我刚刚在看一则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我们也真的是要跟老师讲,以爱去感动他们,这是我可以做到的。
成德法师:谢谢杨校长。听杨校长分享,成德首先感受到,一个校长随时都挂着笑容,这对和谐校园有很直接的影响,因为微笑是会感染的。
杨校长:我也看到我们的主题,我们的第一幕什么,我们前面的,我们今天的主题这也有两句。
成德法师:「念念为他人着想,常常以微笑迎人。」
杨校长:以微笑待人,这也很切题,是的。
成德法师:可能本来这个老师有烦恼要来找杨校长述说一下,一看到她的笑容就去一半了。我们现在教学确实有受疫情的影响,我们有心的话可以尽量突破时间、空间的影响。我们不渴求马上要有很多老师、家长就来响应,其实太多人响应我们也照顾不来,先响应的我们就可以来带动了。
刚刚杨校长有提到说跟孔子像鞠躬,首先我们不预设立场。其实教室里面有没有挂国家领导人的像?有吗?国王的像有没有挂?
李校长:有。
成德法师:成德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教室里有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他是国父。挂起来是我们能够让老师跟学生知道这个意义,我们感恩国家领导的恩德。我们挂孔子像,一来,我们感谢孔子把那么好的文化传给我们;再来,我们也向他效法学习。真的假如讲了之后还是有家长反对,我们也恒顺,我们也尊重他,我们也不强求就好了。
听杨校长分享成德就想到师长老人家有讲「现代生活十则」,感觉这十条对于家庭、对于一个学校团体的氛围应该影响会满大的。这十条我念给大家听,老人家的墨宝可以发出来给大家做参考。「微笑露一点」,微笑露一点;「说话轻一点」,当主管假如讲话很强势、很重,每个人要来跟我们沟通心里都有压力,说话轻一点;「嘴巴甜一点」,这个甜一点不是谄媚,就是能多看到同仁的付出、同仁的优点,我们能够道人善即是善,称赞他。我相信不只家庭里面「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其实人得到鼓励、得到肯定了,他就会很受鼓舞,他就会很有力量。实在讲,做事不怕身累,就怕心累。你身体累,睡一觉明天精神就回来了;假如是心累,都没有被理解,很用心的地方还被否定掉,他的整个奉献的积极性就被扼杀掉。我们能够去时时看到同仁的付出、可贵的地方,及时的给予肯定、称赞,我相信会给予他们很大的动力,所以嘴巴甜一点。
可能有人会说「我这个人就是不大会肯定别人」,其实学传统文化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本来不大会做的,但是是应该做的,我们就要勉强而行之。《中庸》里面指导的,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可是勉强一段时间就变得很自然了。《大学》里面有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根本。我们要扮演好家庭的每个角色,我们要扮演好团体的角色,一定要以修身为本。你说我当父母了,我就是不会沟通。那会误了孩子的,我不会沟通,我为母则强、为父则强,我也要提升我的沟通能力、倾听能力。同样的,我做了主管,我本来不善于倾听、沟通,我也要在这个因缘里面提升我自己,因为人这一生什么都带不走,可是我们所提升的德行、能力是带得走的。
大家有没有见过一拿起毛笔来,很短的时间就写得很好的,那就是他前世积累的。大家看我们王川老师弹古琴,你说他是这一辈子学的吗?生命是永恒的,这个身体是会坏没有错。人这一生最可贵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自己的德能,这是真正想得深远的、有见识的人,他经营的人生一定不一样。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孔子在《易经》里面就已经点出来了,人没有死,人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只是灵魂借住的地方,他的灵性愈高,他下辈子的身体就更好了,可能就换到天国去了,或者换到佛国去作佛菩萨去了,不一样。可是假如这个人每天都被欲望给牵缠住了,那他铁定要堕下去的,那就很可惜、很可悲了。
刚刚提到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我们可能遇到一些事都有两难,换换角度思惟,想想孔子的经典里面怎么教的、怎么权变,脑筋活一点。我们李校长不管是他在华教执教的这几十年,甚至于他退休之后,现在校长退休都有十年了?
李校长:十二了。
成德法师:十二年!我相信校长在这十二年多推展的过程一定有挑战,可是我们每次看到校长都是笑容满面。所以大家要跟他挖宝,他面对这些挑战问题,他是怎么穷则变、变则通?这个我们可以再找机会跟他挖宝,大家也可以请教他,有这个机会大家多交流。
「行动快一点。」行动快不是着急,这个快一点就是不要拖拉。老祖先教我们的,「闲时要忙,忙时要闲」,这叫中道,一闲了,有些事可以先做的我们就顺手做一做。往往一个人一天的时间主要用在哪里?不重要但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假如我们闲的时候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顺手就做一做,它就不会最后变成紧急不重要了。老祖宗的格言里面讲,「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这个事很着急来了,但是心不能跟着这件事急,不然「忙则多错」。中庸之道在哪?就在我们做事的当下。这个事很急了,提醒自己心不能先急,这样我们应对就会从容。
「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这个不用计较,带动主动付出。像我们汉学院厨房里的同仁很肯付出,结果刚好他手受伤了,人手不够,学生自己组织厨艺社,加入的同学不少,然后一起到厨房帮忙。我们的同仁他做事很肯付出多一点,反而也带动了我们学校的学生,那种氛围是很欢喜的。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
「肚量大一点。」有一句格言讲,「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肚量宏大,「量不宏不能使人安」。就是我们肚量大,同仁跟我们一起共事,他心里就很放松,他不会很紧张,我做错这一点事情会不会又要挨骂了?你很有包容力,反而同仁心理压力小,他的潜能更能够发挥。所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所以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
我想这个「现代生活十则」要由我们领导者来做起,慢慢这个学校的氛围都融进去的话,应该对和谐校园的建设会很有帮助。
好,有请李校长。
李校长:成德老师,我想趁这个机会对杨校长刚才的谈话做一些回应,因为我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在在线有好多的校长、副校长可能也面对相同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有这个必要在这边把这个事情谈一谈,好不好?
刚才杨校长有提到《弟子规》的宗教的敏感度,就是说在学校里边一些董事、一些校长、副校长甚至老师有点对《弟子规》有误解的。我们也承认,在这十多年来,我们都有经历过这样的一些事情,不管是马来老师、印度老师,甚至我们本身的华裔同胞也对《弟子规》有些误解,以为说《弟子规》是佛教的一些教材。我们都有资料可以提供给有关的学校,假如他们需要。
刚才有提到孔子像,是否可以向孔子像行礼?这个问题其实我做了一个研究,在三年前,我特别因为这个事情去拜访了一个基督教的总管,我提出的问题就是说「基督徒是否可以向孔子像行礼?」当然在之前我已经把这个问题交给有关的负责人,他们也做了很多的研究,他答案给我们的时候我就知道说他们已经做好准备了。这个标准的答案是,假如我们把孔子当作是老师,向老师行礼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前提就是我们要让学生、家长跟老师不是把孔子当成神。这点就有点问题,因为我们华人很多时候看到山就是山神,看到树就是树神,看到石头就是石头神,有一种这样的倾向。所以说这点我觉得是有必要去厘清的,告诉我们的学生孔子是我们的老师,就好像我们现在学生向校长、副校长行礼一样。而且那边写得很清楚,「至圣先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尊敬他,因为他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向他行礼。这点我们必须要弄得很清楚、讲得很清楚,不可以有产生误解,包括我们的家长。因为曾经有学校竖立孔子像引起教育局的关注,甚至引起家长的关注,结果我们给他资料,去讲解之后,这些问题都获得解决了,我觉得这都是误解来的。
讲到这个基本上他们是认为基督教教徒在学校里面,除了马来老师,其实我们华人里面很多也是基督教徒,可能他们也会是其中的一些小小的阻碍。不过这点我们都有经验,杨校长,我告诉您,我本身是基督教徒,所以我在很多地方去分享的时候就可以做这个见证,我们可以做一个见证。就是说《弟子规》跟宗教是没有关系的,主要是我们必须让我们的这些有误解的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讲清楚。您的学校我知道在哪里,妳的董事长孔董事长也认识我,我也认识她,她也曾经时常到我们的中心来,所以我希望假如妳的老师有一些误解,我随时都可以到您的学校,包括通知您的董事长,我可以过来跟您的老师分享。纯粹是分享,把一些误解说清楚,我觉得这是很有效的。假如有需要可以联络我,随时都可以到妳的学校跟老师,甚至跟妳的董事、家长也可以,妳办一个半天的讲座,「认识孔子」也可以,「认识《弟子规》」也可以,这样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好不好,杨校长?谢谢、谢谢。
杨校长:好。我的Puan Sri也有跟我讲说要老师来一起参加,我也是有叫老师,但是每次老师们也没有时间要报名,所以这一次我自己先以身作则。
李校长:很好,接下来就是让我到妳的学校去。妳跟妳的董事长提一提李金桦校长,她认识我的,因为她是我的学姐,我们来自同一个师承。
成德法师:很好很好。
李校长:很好很好,谢谢、谢谢。所以这种交流很有意思,让我们可以把一些问题解决,因为杨校长所提的事情其实我相信很多校长也同样有这个疑问。
成德法师:谢谢李校长。确实德不孤必有邻,马上我们李校长就伸出援手,我们是一个teamwork。刚刚也跟大家有提到我们也不要强求,好像我们一开始就要很多人都认可,事情其实都是循序渐进的。我也曾经接触过一个学校,它就是二三个老师去参加课程,就由他们二三个自己先做起,他们常常互相切磋,结果后来校长就发现他们这二三个班级的孩子跟其他不一样,然后就去了解,后来就把《弟子规》推向全校,从点到线到面,它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校长、主管也可以从我们开始带动起,反正我也要学,我要学的时候有新的同仁我们也不强求,大家一起来。甚至于家长愿意来的也可以,因为家长认同之后,他一配合孩子的教育,他的孩子在德行跟成绩会有很明显的提升,这个孩子一提升,他同学的家长就会关注。我们慢慢慢慢把这些缘成熟的榜样、样板护念好,会给其他还没有认同的人信心。我们随缘把它做好,循序渐进,我们不操之过急。
感谢几位校长同道的分享,让我们能这样互相交流切磋。今天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的参与。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弟子规》建立和谐校园研习营(第五集)音乐时光及互动交流 成德法师、王川老师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