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一集)2022/5/3 加拿大温哥华
成德法师视频在线观看【点此选集】《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点此选集】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诸位同学,大家吉祥。
我们这几节课谈的内容是不仁者之恶,从「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这都是不仁慈,没有替他人着想,没有设身处地,没有利众之心,利益他人。「淫欲过度」,我们俗话讲「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我们要仁爱他人首先要自爱,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救人者先自救。我们学传统文化要爱自己,要开显自己的明德,开显自己无量的智慧、德能、福报。从哪里开启?孝亲尊师,百善孝为先。而我们力行孝道从哪里下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从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做起。
学习真的要主动去深入,我们今天要传承文化,曾子是好榜样,我们有没有观察曾子他是怎么用功的?他本质「参也鲁」,他不是很敏捷的人,可是他却能承传道统。从《论语》这个句子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落实孝道的态度,「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他是用这种战战兢兢的态度来对待父母给他的身体。我们懂得孝道做起,我们懂得自爱,我们才懂得去爱人。就像我们不懂得节制欲望,伤了自己的身,其实也伤了另外一半的身体,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上一节课跟大家有谈到,其实有很多对于怎么保养自己的身体,怎么样护好自己的这颗存心,都是自己道德学问、事业家业成败的关键。给大家举了林则徐的「十无益」,每一句都是关键。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我们整个教育的系统现在是西方知识技能为主的教育,所以我们现在做实验重要,得能证明用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真能出社会的栋梁人才。这都是诸位同学你们的天命所在,你们做的实验比我更重要,成德是成年以后才学的,你们在孩童时期、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了,更能展现中华文明教育的智慧。当然我们要展现,我们得要依教奉行才能展现出来。
我们有这样的使命感,必得圣贤祖先、佛菩萨的加持。众生善根不可思议,使命感提起来;诸佛圣力不可思议,那个加持力就上来了;但是我们人生酬业而来,我们都有业力,众生业力也不可思议。其实诸位同学自己从自身跟你身边的同学们、朋友们,这三个不思议就可以感受到。业力不可思议,同学、朋友念头一偏,陷在情欲里面,陷在赌博里面,甚至更危险的还吸毒,你看他那个业力多大,万牛莫挽,拉都拉不回来。现在有多少当父母的人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看着他的孩子变成宅男、宅女,在电动玩具或者上网,根本不出去学习,也不出去工作,真的是业力不可思议。
黄念祖老居士特别提醒我们,谨防业力发动。自己要提起一种使命感、提起愿力。师长期勉我们要愿力超过业力,我们是愿力做主了,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是下一辈子,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不然真的,业力现前的时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我们自己都可以感觉一下,比方说我们消极的情绪抚平不了,等于是一二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在底谷当中,那都是业力。可是念头能转过来,否极就泰来,烦恼就成菩提了。
我们学圣教的功夫都用到转念上面来。要保持正念得很用心,得下一番功夫。从昨天开始,农历四月一号到四月十五号,刚好遇到四月八号佛诞日,这十五天,在密宗的修行里面,一年当中有两段十五天,要好好用功,功德不可思议。就是佛诞日跟佛十二月初八成佛日,夜睹明星,大彻大悟,这两段时间。其实都是善巧,让我们在这两段时间好好用功,用功成习惯。当然,这两段时间真的有不可思议的加持。不知道诸位同学这两天用功得如何,一天念多少佛。黄念祖老居士说,念不到一万就不算念。其实那个不算念,成德自己的体会,一天念不到一万,一定是妄念、邪念占上风,自己是在往后退,不进则退。这个一万重点就是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一句佛号不令间断。当然有一些人他念得慢,也不要因为听到一万愁得不得了,我一天从早念到晚,依我的速度可能也才念两万。这个主要的我们是不是能没事的时候时时提起佛号来。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们遇到境界能够伏得住烦恼,提得起正念,都是平常的用功。还有念佛之外,读经、听经不能中断,薰习的力量很重要。这样我们正念提起来、愿力提起来,业力就不会发动了。
当然,我们提到纵欲的部分,这也是我们修学对治的一个重点。在前面有提到「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这是属于邪淫的部分;我们现在学的「淫欲过度」,这是指欲望不能过度。「见他色美,起心私之」是在我们之前二十一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已经看了这二十一集,有没有?大家可以再找时间看一下,这真的是非常重要。刚刚跟大家提了,百善孝为先,这是自爱才能爱人。自爱就不能自害,万恶淫为首,色字头上一把刀,有可能犯了这个,人生大半的福分就折光了。就像佛经里面也有提过堕胎的业报,那都是地狱的业报。我们这三五代人传统文化忽略了,没有不受社会风气影响的。诸位同学哪怕是在学传统文化,除非有很强的定力,不然或多或少都受社会风气影响。
佛门有一个很重要的法门叫忏悔法门,儒家也讲,普贤行里面就有忏悔业障。我们念《劝发菩提心文》,「必有因缘,方得发起」,其中忏悔业障这一颗心就是觉悟的心,就是真心,就是菩提心。儒家讲「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能够忏悔改过,都能够改过自新。我们看阿闍世王杀父害母,结果他临终忏悔,真心现前,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中生。当然这个忏悔是忏悔之前所做的过恶,随缘消旧业,但尽量要不再造新殃。不能遇到境界很放任自己,之后才在佛菩萨面前说对不起,这有一点骗佛菩萨,不能这么忍心。我们尽力去克制、去对治,还再犯的话,我们还是继续真诚的来忏悔。「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忏悔最核心的精神,后不再造是真忏悔。有些人性格比较容易消极沮丧,以前犯的错常常在脑子里一直转,搞得自己也很困扰。你想一次又造一次,所以后不再造是真忏悔,章嘉大师教给老法师这个很重要的重点。
我们不能造地狱业报,所以「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绝对不能犯。我们看六百六十一页,《汇编》,大家的文言文程度比较好,成德就稍微带过一些内容,也当复习。我们看到色这个罪业,「人情易犯」,而且这件事比贪、比杀生这些事情「百倍难制」,它难度最高。佛有说,我们众生的习气假如还有一样跟色欲相同,这两股力量拉着我们,要出轮回就难。「百倍难制,故其败德取祸」,招致灾祸也是比其他的恶行百倍酷烈。而我们看到太上老君对于贪杀等事,在《感应篇》里面一而再、再而三提醒我们不能犯,可是单独于万恶之首就讲了这一句「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的提醒,提醒这个不能犯。不是忽略了这件事,因为贪杀等罪过它显而易见,可以提醒得尽,但是淫欲的恶它很隐微,而且藏得很深,「言所难尽,故以诛意之笔,从最初一念,唤醒痴迷」。起心私之是念头,所以太上用意深远,念头都能制止了就不可能有行为。
「盖人之于色,当入眼之时」,看到这个景象,「此心一动,而思之慕之贪之求之之念」,固结于心中解不开了。「此等念虑一萌,不待身去蹈之,即已出天理而入人欲,阴司已列无穷罪案矣。」俞净意公得到灶神爷的点化就是提醒他意恶太重,所以他的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这其中也提到淫念的部分。「故太上无量慈悲,不用烦言」,不用讲很多,「只一语从兹点醒,示人于见色起心之时,不可不从发源处,早自禁绝。当立地起念,立地奋勇,一刀斩断。勿着一些游移,勿容一毫情念。天堂地狱,一时立判。若此际,稍稍认得不真,识得不破,不能斩钉截铁,毅然立定脚跟,则瞬息间,牵引滋蔓,不知不觉,飘入罗剎鬼国中去矣。微乎危哉!」念头很细微,但是念头不对很危险。十法界依正庄严,伏不住恶念、邪念,人已在哪?已在罗剎国里,在饿鬼道、在地狱道里面。「太上之意,精切深至」,是苦心无量,良苦用心提醒我们在念头当中下功夫。一念之间,天堂地狱,有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看接下来讲:「宝善堂曰:此心一起,则寡廉鲜耻」,廉耻心可能就提不起来了,「败伦伤化,大损阴骘之事,无不起矣」;但此心能转过来,「植节全名,种德造福,感动人天之事,无不转矣」。「人兽关头,全在此处」,我们是守住人的五常还是堕到畜生的行为去,就在这个关键点,「敢不吃紧猛省醒悟?」
「『见色起心』四字,乃世人一生受病之根,今欲断除此根,当在『见』字着力,非礼勿视。」《汇编》教导真的是很细致,不只是太上的良苦用心,《汇编》也是我们这些先人们的良苦用心。《弟子规》也教导我们:「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非礼勿视,包含非礼勿听,会扰乱我们心绪的、会让我们起邪念的这些东西不能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叫自爱。颜回问怎么为仁,孔子教他什么?「克己复礼为仁」,其实是先从自爱才能去爱人。「见如不见」,这是上也,上策;「本心难昧,礼法难踰,严禁强制」,这是次也。以前的人有礼法的要求,社会风气是无形的一种提醒,就不敢公然去造恶,有所节制。这里接着说:「不然,始则起于心,终将乱于事。一念之差,万劫莫赎」,就很可悲了。
接着引《四十二章经》说,怎么克制邪念?「视老如母」,见到比我们年纪大的,我们把她当自己母亲看待;「视长如姊」,比我稍长的看作是姐姐;「视少如妹,视幼如女」,比我们晚一辈的、小很多的当作自己女儿。这一念能提起来,邪念就污染不上了,「此养心最上之法」。《朱子治家格言》里面也是提到:「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下一段,「『美色人人爱,皇天不可欺;我去淫人妇,人来淫我妻。』此昔人之垂戒也」,这真的是爱护我们的提醒。「杨幼青诵之曰:见他色美,方起念欲私,即作人见我妻女起心引诱想」,要换位思考,「易地相观,邪心顿息矣」。一切都有因果,我们起这个是因,可能感得别人也起这个心对我们的妻女。
接着,「古德语录曰:瞥遇艳色,心有所动」,我们的心邪念才动,赶快要思惟,「司过之神在我旁也,三台、北斗在我头上也。三尸在身,竈神在户」,灶神都在每一户人家,「日月三光、千真万圣在空」,佛菩萨都在,「记录者有之,怒视者有之,照临森布者有之,欲抟击者有之」。这都是真相,能够这么去想,心中自然提起「栗栗战惧,自然心冷意灭」,邪念就下去了。其实我们学佛了,照见五蕴皆空,这个心念也是剎那生灭,不是真的,你把它当真,它就障碍自己;你正念一提起来,它就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要深深认识清楚它是假的。
接下来这个例子很有意思,明朝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很好色,就问王龙溪先生怎么办,先生就跟他讲,比方说床上拉着帷幄,跟这个人讲,这里面有一个很漂亮的妓女,一下子欲火焚身;冲过去,拉开帷幄看到的是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女儿,一看,当下淫心顿息。你说淫念是真的还是假的?我看不只淫念顿息,气得半死,妳怎么在这里!「淫本是空,汝误认作真」,所以看得破,慢慢就能放得下。
这一段还有很多可以护念我们的地方,大家再找时间来深入一下。我们竟然将近两个月时间可以在这一门《太上感应篇》下功夫,所以诸位同学,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段时间就专注在《太上感应篇》的学习。这里面都是五伦八德之理,你把这一门课学通,你再去学其他不管是儒家、道家、佛家,都能触类旁通。不是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是的,你五伦八德之理通了,你再学其他哪一部经都很快。希望哪一位同学发发心来证明一经通一切经通。我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是很愿意来做这个实验,当然勉强不得,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我们再回到邪淫绝不可犯,但淫欲也不可过度。这里有一些提醒,也告诉大家一下。夫妻行房或者是生理上梦遗后,三五天内不可下冷水及洗冷水澡。你说这个不讲谁懂?也不可吃冷饭、凉饮及凉药。凉饮都不可以喝了,还吃冰淇淋,那更说不过去了。不能说这里没有讲冰淇淋,那也没办法了,人要给自己找借口,谁也拿他没辙。若有病服药,也要对医生说明,须服药的话。对啊,不然你那个药太凉了,在这样的身体状况有很大的损害。夏天不可贪凉快,冷天不可冒风雨,不然若犯忌讳行房,男人就容易阳痿,女人容易乳痿,而且会四肢冰冷,肚疼而死。现在四肢冰冷这个情况是太严重了。夫妻若不谨慎小心预防,谨守禁戒,孕妇就会容易流产。现在那么难怀孕,跟这个有没有关?都有关系的。人不懂这些遗憾一生,甚至还花一堆冤枉钱。我就见过做试管婴儿做几十次,做的时候都很辛苦。不懂这些道理,这人生真的苦难。常有前半月怀孕后半月就流产的情况,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妇人只要屡次流产,必会使肝脉受伤,最后就终身不孕。避免的方法就是妇人受胎之后,夫妻便须分床或分房,不可行房,如此才不致流产。
其实这个时代真的不容易,你明白了一个道理,比方说教育小孩,你明白了,你还得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跟另一半沟通,甚至要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在一百年前大家都懂,不用沟通,你看忽略了三五代人。所以这个时代真的不容易,但是难行能行功德大,「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尽力就对了。其实我们不要执着在一个结果,我先生没有听,家里的人没有听,因为你执着在你希望赶快得到什么结果、以后得到什么结果,你寄望于未来,你就会有未来的烦恼,我们应该安住在当下用真心就对了。
我们这个时代有一句格言很重要,「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句话我印象深,因为成德在二OOO年刚好去了新加坡,第一次见老法师,老法师在新加坡,我当时候教书存了一点钱,利用放假的时候想去给师长谢恩,我不只是法身命运是他救的,这条命还在也是他救的,结果下了机场有人来接,接的时候他的车上就立了一句格言,就是这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儒家也指导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一心为对方好、为这个家好,还没有得到理解,我们不生烦恼,还能包容,这才是君子之风、君子之存心。
我们明理之后要很有耐性,要很柔软。现在很多学传统文化的,学了之后搞得家里鸡犬不宁。为什么?因为他学了这个道理变成他强势的增上缘,回去就要求家里的人,家里的人就很痛苦。要有耐性,要有善巧,柔和质直的去做,柔和质直摄生德;随缘妙用,随着很多因缘很自然的去探讨、去引导,不能变成说教,可能成年人就很难接受。
况且胎儿在腹中全靠母亲精血保养,倘受孕后依然行房,行房一次则胎元便损伤一次,就算侥幸生下孩子,也必是体弱多病。现在为什么生出来病就很多,跟这个都有关。甚至于现在孩子淫欲很重,现在犯淫欲真的是一代比一代严重,这跟胎教也有关系,所以胎教重要。我们也遇过懂得这些道理的夫妻,孩子生出来很乖巧,不吵不闹,因为他在胎中就接受着父母的正气。这样的孩子若出水痘症,必会危险,大多难以养大成人,因为在母亲胎内就已经受伤。这些要懂。
唐朝孙真人(孙思邈先生)说到了,人的身体是气血结合而成的。身体是一个工具,我们今天买了一个电器产品都会先看使用手册,诸位同学我们有没有研究过人体使用手册?到底有没有很好的用它还是在摧残它都不知道了,所以中医这些理论我们最起码要有一点概念。人的身体是气血结合而成的,不是金银铜铁打造的,所以在色欲上若不加以节制,刚开始虽不觉得有害,但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的损伤,一定会让精髓亏损、气血败坏,最后导致死亡。因为人的气血必须每六天才能行走完身上的六处经脉,必须七日经脉尽通。这里有提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你这六经经脉才通。所以七天是一个循环,才能得到纾解,气血才能完成通行一周。每行房一次,一经的气血就会受到损伤,必须再经七日周行到此才能复元。《易经》有一句「七日来复」,这也是攸关对身体的保养,要人修养七日的意思。假如未到七日又再行房,导致精气不能复元,一伤再伤,最后就百病丛生。
做为节欲保身的基础,这也有一些建议。当然都是以已经结婚的来建议的,我们没有结婚的,我们就懂得在饮食上不要刺激自己,然后多好的运动,拜佛,打八段锦,适当的运动,常常精进用功,精神愈提升,这种欲望自然就削减了。而且这些建议是指春秋两个季节(这些部分在《寿康宝鉴》里有,讲得满详细的,大家可以去参考《寿康宝鉴》),至于夏天跟冬天,则是尽量就不要有这些欲,因为夏天火气极热,冬天水气极寒,冬天应该要闭藏极密。人要道法自然,在天地之间冬藏太重要了。冬天使闭藏极密,就是专为来春生发的根本,甚至于要比夏天重要十倍。
好像上一节课也提到了,我们也是要恭敬天地神祇、佛菩萨,所以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都要节欲。这个世间有他的行为也是循规蹈矩、忠厚老实,结果身体不好,也不是很有福报,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禁忌,哪一些日子不宜行房,他没有注意到这个,不知不觉削减了他很多的福报。我们既然有因缘可以学到,我们就珍惜这个福报。这一位秦拙菴先生,他也是有心人,帮我们整理得很详细,大家可以好好来了解。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这些都是不仁之恶,「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我们先看「心毒貌慈」,他心意恶毒,但是表面却装得很慈祥。《汇编》分析到,心毒已经让人家很难以承受,很难受,但是却又装出面貌慈祥的样子,更让人难以臆测。人没有不避开虎狼而畏惧蛇蝎的,因为都很清楚牠很毒。可是一个人心毒貌慈,让人觉得和蔼可亲,觉得可以亲近,但人来亲近他,他却趁此时肆虐其毒害,就会让人家不及提防,措手不及,可见他的阴险狠毒比虎狼蛇蝎更厉害。这样存心,这种人死后一定是堕在恶道的。三途一堕五千劫,不能堕。他这种心毒貌慈堕下去的速度就像箭一样快,而且还生生世世感召恶报,受无量的苦痛,所以不能这样存心待人。
举了一个例子,蔡元度,对待客人经常满面笑容,虽然是他所讨厌的客人,也表现得非常亲近厚爱,实在令人难以猜测,大家都视他为笑面夜叉。《论语》里面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这样的行为是太恶劣了。结果这个人后来被贬官,然后流窜到远方就死了,恶报现前了。
接着《汇编》有讲到了,像蔡元度这种人,其实大家注意去看,《汇编》讲的每个故事它都有一个要点出的侧重点。大家可不要说举一个就好了,怎么举三个、举五个?各个故事的重点都不一样。这种人社会上确实不少,到处都有,我们怎么跟他相处?你可不能遇到这样的人都摆出一副很排斥他的态度出来,这样的人心胸狭隘,你就得罪他了。
郭子仪很有人生阅历,他就知道卢杞这个人阴险,心胸狭隘。所以当卢杞到他们家去,他都把这些仆人全部支开了,因为他长得很丑,怕这些下人一看到他,一个表情他就记恨在心中,会嫁祸于人。所以郭子仪很厉害,都能在这些地方预防。看人也是人生必修的科目。
大家想一想,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抉择都跟看人有关。择友,年轻人择友重要,你要会看人才会择友;择师;择偶;包含你要经营事业,选择领导,甚至选择合作伙伴,都要会看人。吕新吾先生(吕坤先生)他们好像还有一篇在《五种遗规》里面,就是教人看人的。其实我们把三根学好就会看人、就会判断人,因为那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你从这里可以去判断。包含可以从他的依报,他的朋友、他的家庭都可以观察的。《群书治要》里面这一块也满强调的,知人善任,首先得知人。不知其父视其子;不知其君视其臣,你对这个领导者不够认识,你看他用的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不知其地,你不知道这一块地的质量怎么样,视其草木,你看它长出来的东西就可以判断了。就怕什么?我们一见到这个人,不冷静去观察,一下子感情上来了。「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感情一作用你看事情就看不清楚。所以诸位同学,你们应该自身还有观察同学、朋友有这个经验,他一产生感情作用了,看不清楚,家里人或者朋友都劝他,劝不动,这个横批叫「在劫难逃」,他不够冷静、不够有定力,他那个业力一现前他逃不过的。
遇到这样心毒貌慈的人,我们以义自处,我们常常想着合情、合理、合法,不能对他有特殊对待,排斥他,不要这样;以礼相待,而且要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来对待他,那他虽然阴险毒害,但是我们的态度很好。阴险、心毒貌慈是因,他有这个因,可是没有助缘,因为我们的态度很好,它不结果;假如我们的态度让他不欢喜了,这就是一种助缘。所以只要我们态度好了,遇到这样的人也不会结恶果。
于铁樵先生说了:「凡人眼光下视,不发一言。」话很少好不好?《易经》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那很少讲话的人一定是挺好的。我们也不能学一法就执一法了,话很少,弘一大师的墨宝里面就拣选了《格言联璧》的一段话,「谦」,谦虚,「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他那个谦虚已经有点违反正常了,过谦者怀诈;「默」,他比较沉默寡言,「默,懿行也」,挺好的德行,「过默者藏奸」,古人人生阅历也提醒的。但这里就提醒我们,他不发一言,但是「眉宇之间,绝无道德凝静慈祥之气者,必是心毒之人」。
我想一想,我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暂时还想不起来,但是以前电影里面有看过。大家看选电影的角色也不简单,你一看到这个人你就稍微知道这个是什么角色。大家看过「商道」、「医道」,你看人家那个男主角气质不错。我们好好提升、好好修养自己,说不定二十年之后又要拍孔子,希望找的是我们英国汉学院的同学。你这个时候不能说「不行不行,那个一出名我修行就完了」,透过电影弘法很好的。把德行稳固了,到时候真的有这个因缘就把孔子演好,这样弘法的手段也是非常殊胜的。「了凡四训」那是师长支持拍出来的戏剧,包含「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择交者,宜远而避之」,选朋友,遇到这样的人还是敬而远之。接着举了一个例子,过去有一个僧人,他出家是一个外相,结果他白天睡觉,神识从鼻孔出来,化为一条黑色的毒蛇在地上来回爬行,而且还很多人都看到了。后来他死后全身都裂开,他的皮肤就像蛇皮一样。就是这种人,虽然他出家修行了,他内心里这种阴险的心没有转过来。这里提到了,「苟能自知其毒」,自己知道自己的心苛刻、自己心恶毒,能够痛加去改正、去把它剔除掉,这样就「如良医之治痈疽」,治毒疮,必须将疮毒拔尽,这个病才能够治好。这种人「未尝不可以入道」,还是可以,因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是他要下很大的功夫把这些不好的习气去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一生要了脱生死、要成佛,心跟《太上感应篇》这些恶行相应的习气,统统要把它洗涤得干干净净,要「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而且我们修行大乘佛法慈悲为本,首先要去掉跟慈悲心不相应的这些习气,而且要从最难的去下手。其实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就是自私自利,对治的方法就是老法师的妙法,「念念为他人着想」。肯下这个功夫,三个月这个人的面相就变了。但是假如自己心术就比较狠毒,又不肯痛下功夫,那就没办法,铁定要堕到三恶道去了,那就很可悲。我们对治习气要痛改,习气不痛改不可能出离轮回的。强者先牵,我们现在这么强健都对治不了它,临终怎么对治?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下一句:「秽食餧人。」可能我们看到这些句子都觉得我应该不会犯这些问题,或多或少,我们或多不会,或少很难讲。比方说秽食餧人,有时候我们不够细心,那就有可能。比方说你放东西不谨慎,刚好这个东西被老鼠或者被什么虫走过去、咬过了,自己因为习惯不够谨慎,你拿着这个东西去给人家吃是有可能的。包含我们现在假如不够严谨,很多食物都放过期了,刚好又忘了看日期,就有可能拿过期的东西给人家吃了。
秽食餧人,用污秽的食物给人吃,这污秽的食物有的是制造时就不清洁。昨天我看到一个短片,再发给大家看,真的是秽食餧人。那个葡萄就拿一个东西,机器,它是绿色的,吹一吹就变色了;有些水果就打东西进去,所以大家吃东西好甜,可能里面都有添加的东西进去。我们这个时代饮苦食毒,未尝宁息,所以自求多福,我们感召善的力量。我现在吃东西很安心,在农场里面吃东西就很安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要抱怨,我们要见义勇为,大力宣扬传统文化,尤其宣扬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们接下来讲这几段,后面讲的「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现在卖东西很多这个情况,能把以前现在这么做感得的恶报给人一讲,一般人听了他就不敢了,因为他会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也不愿意自己有恶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看到这些现象不花时间去抱怨,我们花更多时间进摄影棚,讲讲一些专题,我在帮大家做法供养。
污秽的食物,有的是制造的时候就不干净,有的可能经过蝇虫爬行、老鼠咬过,有的是隔夜放得太久,颜色味道都变了,吃后足以致病伤人。若用这样的食物给人吃,「人必瞋之」,人家知道了会很生气的,「神亦恶之」,神明也会很讨厌。至于当人家的奴婢仆人,浪费水浆,做了过多的饭菜,吃不完就将剩余的这些食物抛弃,倒满厕所、坑洞,这也是很大的罪孽,暴殄天物。因为食物的由来,我们在那锄地都有可能会伤及生命,所以能吃到粮食、蔬菜都是很不容易的,不能糟蹋。
《了凡四训》最后爱惜物命重要,我们没有去秽食餧人,但是我们也要爱惜食物,不能糟蹋。大家煮饭也要练一个功夫,几个人吃抓得差不多、差不多,但是也不要吃得太撑,差不多大家吃完都很舒服,又不会剩饭菜,这样最好。所以为什么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煮饭会拿捏好,做人做事的能力就在煮饭当中练出来了。善学的人在写书法当中学做人做事、在煮饭当中学做人做事。而这里又提到,这种罪过大部分要归咎于家中的主人,没有好好的督促、没有好好教导他的仆人。
所以敦伦尽分不容易,你当领导,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当父母也是。孩子常常浪费食物父母有没有罪过?有。印光祖师有讲,在家人最大的功德把他的下一代教好,他对社会的贡献,那个功德父母记头功,父母教出来的;假如他暴殄天物,造很多罪业,父母是有罪过的。当哥哥姐姐也都有这种责任,怎么可以不相互劝导、警惕?
我们看这个故事。从前在杭州市曾经有一位私塾教书的蒙师,看到酒店中有一只烧鹅被毒蛇缠绕过,他心里想这若是卖给人吃,吃的人必会中毒。读书人看到这种情境他就生起怜悯心,于是想拿钱将烧鹅买下来。店家说价钱是两百文,但他身上只有一百文,只好再去向他熟识的邻居借钱,就将此烧鹅买下后一同要去把它埋葬。结果他挖地要埋的时候,挖开泥土就捡到紫金一大锭,可能价值不少。邻居就说,这是我埋的。你看人那个贪念就起来了。这个酒店的人也说这是我所遗失的。刚好县令经过,问明详情之后感叹的说,「明是善念所感」,这一锭紫金分明是善念所感召的。这个县太爷都是深信因果的,我们现在人一看,真的吗?疑心很重。
「郭巨埋儿」,有一个版本,成德觉得那个版本不可信。大家想一想一个逻辑,因为这个版本说,父母觉得怕奶奶吃不上,所以就把孩子活活埋了,我觉得这个逻辑不可取。你说你自己的亲生骨肉,东西不够了,你会怎么做?父母自己不吃,哪有可能说把孩子埋了,我觉得这个逻辑上不合理。是什么?出了意外。他每一次自己母亲在吃饭的时候,赶紧把自己的孩子带开,因为老人一看到小孩就一定会给小孩吃、多吃,他是体恤到这些细微之处。后来是他孩子溺水死了,他当下的念头,不能让老人知道,怕老人一下精神受不了,出什么意外怎么办?赶紧先埋掉,不要让自己的母亲看到。这一念心,结果人家一挖地就挖到黄金了,是上天给他的,至孝之人。感得上天感应,雷声一作,他的孩子就震醒,醒过来了。
这县太爷都很相信天地的交感,善念所感,就对这个邻居还有酒店的人说,你们居然还想占为己有,这是逆天的行为,这是人家上天要给他的,所以就将两个人各处以杖责。该打要打,小惩而大诫,不然他那个贪念让他得逞了,后面真的会犯下滔天之罪。小惩而大诫,然后就将紫金判归蒙师所有。这是很慈悲,发现烧鹅有毒,不愿意让其他的人吃到。
我们再看下一个,虔州吏李基,虔州是江西赣县,有一个官员叫李基,他广收放债的利息,放高利贷,利息。他有一个仆人去逼索欠租的钱,结果他这个仆人应该也是仗势欺人,没有拿到就对这个欠租的人施以暴行,把他绑在树上,而且用大便的水灌他喝,然后逼着对方要拿出钱来,勉强收得一千钱。可能这户人家其实也都快过不下去了,被他逼成这样。忽然这个仆人在普安寺前被雷击毙。我们前几节课还提到,造恶很严重被关公抓起来了,这都是台湾报纸上的,《现代因果实录》里面应该有这一则故事。结果这个人被击毙了,他放在腰间的钱都嵌入他的肉里面,皮就包在这个钱上面。这也是上天警惕人,你这样对待人会遭天打雷劈的。
这里讲,这个公案不但警告那些以秽物灌食人的恶人,而且也是警告那些恶仆。因为有些富豪家的仆人会倚仗主人权势去催索债务,有的甚至直接进入他人的闺阃,就是内室,「直穷体面」,就不顾他人的体面,这都是很恶劣的,这样往往造成大祸,他做这些行为很可能随时都会遭到天打雷劈。
我们看了,我们绝对不会像这些恶仆一样仗势欺人。其实话不能讲得太早、太满了,人这种骄慢心没有去掉,有钱会瞧不起没钱的人,你有势力了,你处在高位了,或者领导很宠信你,那个习气慢慢就会出来,就不会考虑到别人的难处,「不行,你今天非得给我出来不可」,人家跟我们一起工作就会很痛苦。
成德六年级的时候我们老师生产,请了代课老师两个月。我们那个代课老师对我很好,结果我就开始飘起来了,就变了一个人,同学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我六年级这个仗势欺人的习气就出现了。不过我记得那时候跟我最要好的那个同学他就很难过,很心痛的跟我讲了一番话,我被他感动了。所以我六年级经过这件事之后,我就很慎重去交朋友,不能有这样的习气出来。真的这个习气要去掉不容易,就慢慢懂得不要去压迫人,要替人家想。所以到了大学去同学给我的绰号就叫「老旭」,有一个老字,就是比较会照顾人,组织大家成立读书会,互相帮助。但是这些习气假如没有父母、朋友的护念,要完全没有不简单,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所以我们这次学《太上感应篇》每一句要学到什么?斩草除根,用这样的态度来学。
接下来「左道惑众」,用旁门左道来蛊惑众人。于玉陛先生说到了:「道也者,人所共由之正路也」,道是世人共同遵守的正路。「三教圣人之道,虽其迹不同」,但是其实都是同归于善。雍正皇帝说的,「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这是雍正皇帝有智慧,来昭告天下百姓。这三教虽然行迹有所不同,但是它最高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明心见性,其次要让人迁善改恶,他们的说法都是一样的。而他们从来没有在用诡异的方法来迷惑世人,都是用教学的方法,孔子如是,佛陀如是,历代三教的圣人都如是。那些用不正当的方法来蛊惑世人的都是左道,都是属于旁门左道。
佛门有规定,不以神通度众生,这些什么妖术的都绝对是邪的。我们学这一句对护念自己、护念身边的亲戚朋友是满重要的,因为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其实我见到很多同修、很多大众,他被骗了他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好好来深入这一句。判断正邪、判断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第一,他要有师承。没有无师自通的,现在那邪的都是「我突然间怎样怎样了,开悟了」,一般的人一看,好厉害,就被他给糊弄了。所以第一个,一定有师承。我上一次到马来西亚,这两年多前,遇到一个人,在介绍他的时候就说,他突然间就很有智慧了。然后这个人居然还叫听他讲课的人,说你们每天都要听蔡礼旭老师讲的。结果大众就「哇,跟蔡礼旭老师一样的」,很容易就激动起来。我在台湾的时候,就有同修把他的书寄给我。所以现在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把我抓去给他站台。他可能以前大学是学marketing的,很会营销,很会自我包装。这就都是去搞他的名闻利养,他没老师。
再来就是用神通的,你们家前一阵子发生什么事,然后就讲得很让对方觉得你怎么都知道,就佩服得不得了,之后就相信他了。那个信众,每一次他讲话上千人,几千人、上万都有,现在不会判断真麻烦。我敢跟大家保证,你现在的亲戚朋友里面就有遇到这样的缘的。我们现在把一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刻不容缓,你自己搞明白了,你才能够去给人家讲明白。
师承,不能搞神通,而且谦虚,不会自我标榜,邪师都是自我标榜的。再来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致。这都容易观察出来,那个搞神通的私底下脾气大得不得了,他会愈来愈狂妄、傲慢。傲慢是瞋恚的核心,傲慢的人脾气一定大的。
再来要懂人情事理,不然你看他到这个地方讲课,都没有去了解到人家这个地方是学什么的、是专攻什么的、他们的老师是怎么教的,一上去,他觉得什么好、什么对,把人家一个道场的学风都给搅乱了。所以左道惑众讲的也不是别人,我们一有名闻利养的心,就有可能左道惑众。人一有名闻利养的心,他的心就偏出去了,他哪怕说在复讲师长讲的东西,他慢慢慢慢自己的讲法就出来了。名闻利养可真是厉害,莲池大师三跪一拜去亲近遍融禅师,遍融禅师就是提醒名闻利养沾都不能沾。
我听到的这些都是真实的例子,而这些讲课的人现在都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成年人不好提醒。你们还年轻,成德有听到这些例子供养给大家。一个讲课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在人家的道场里面就对着大众讲,「你们的会长太小气了,人家来听,给每个听课的人都要送礼物,老法师说要四摄法!」人家那个会长脸都黑了。可是坐上那个讲台,好为人师、傲慢,都是要求,还觉得自己很对,你说谁敢留他。我们假如今天经教积累了一些,常常就觉得都是要教导人家、要求人家,心就偏出去了。你讲的都是道理,他那个磁场、那个因地都是什么?都是傲慢。听的人假如认同你讲的,我们这个傲慢的磁场、气场听的人也接收去了,所以这很难利益人。一个人要护持好大众,一定是先护持好自己的心才有可能。
这里也有举了例子,历史当中的例子,汉朝黄巾贼张角,晋朝时候的孙恩、卢循,元末红巾军刘福通,还有近代无为、皇天、白莲等法。这都是「立心不端,蛊惑愚民,违君背亲,造祸种恶」。这些都是乱臣贼子之行,所以国法难容,一定制裁他们。当然阴间的果报更重,为什么?蛊惑愚民就有可能断人慧命,老法师说断人慧命的罪比杀害人身命更重。
这是蛊惑人民的例子,因为他蛊惑之后会做出犯法的行为,所以师长在讲经的时候常常提到四个重罪,「不谤国主」,你谤国主让整个国家对君主、对政府没信心,哪怕有问题,隐恶扬善很重要,怎么去提醒在位者,而不是批评到对团体、对国家没信心;不谤国主,「不作国贼,不犯国制」,我们现在很多修行的人,像之前师长就特别还要指出来,环城绕佛,还去聚众,他们都没有考虑到法律的问题,所以不能激动,激动到最后造成政府对修行人的误解,这个副作用就很大,我们都要表好法;不犯国制,「不漏国税」,这是戒里面提到的四个重罪。
接着又提了,「至若师巫邪术」,至于这些学习巫术、邪法,「假托神道,妄言祸福」,他们就假托,像那个扶鸾的,哪一个神下来了,跟百姓们谈这些祸福,然后煽动众人,甚至于诬陷百姓,这种罪过,虽然他是在谈吉凶祸福,但是这也有偏颇的地方,因为都不是在讲经说法,也都会搞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慢慢就偏掉了,这也是与左道惑众类似。《左传》有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一个国要兴是能够去体恤到百姓的疾苦,听到百姓的心声,要兴旺。师长有举,清朝亡亡在哪?慈禧太后扶鸾,这个国家就败了。为什么清朝有盛世?宫廷里面读《无量寿经》,建立共识,都依儒释道三教来办政治,当然就兴。不读经、不讲经、不听经,还去扶鸾,这个国家就衰败了。
今天时间差不多了,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一集)2022/5/3 加拿大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