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八集)2022/5/16  加拿大温哥华

成德法师视频在线观看【点此选集】《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点此选集

成德法师移动硬盘全套目录【点此查看

成德法师音频机合集目录【点此查看

 

诸位同学,大家吉祥。

我们学习《太上感应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我们能够深信因果。因果在哪里?能静得下心来观察体会的,因果在我们自身。我们现在的身体状况跟我们之前饮食生活习惯、情绪都有关系。所以格言里面有说,老来疾病都是壮年落的,少壮的时候不够谨慎,甚至还有放纵,这些因经过若干年之后果相就现前了。

包含我们今天听到的故事,院长跟我们讲的这位赵慕鹤老先生,他长寿是果,一百零八岁,因还是他真的救人于危难,或者救人、或者助人,真的是让人家终身感恩,所以他得长寿。爱人者人恒爱之也是因果,爱人是因,人恒爱之是果;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因果就在我们发生的、看到的每一件事情当中。真正深信因果就有大受用了,不会懊恼过去,一切都是因果,哪怕是逆来都会顺受,因为有它的前因,现在哪怕是逆境恶缘,都是必然会遇到的。而且不管是情债、钱债,或者是命债,还了之后无债一身轻。当然,情债,算了还了吧;钱债,算了还了吧;命债,嗯,有没有提到命债突然有点迟疑了,修行人不能怕死。师长也曾经讲经的时候提到,要我的命,给他也不怕,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假如现在就能去,大家愿不愿意去?愿意是吧?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早一天能去,于一念顷遍游十方佛国,一念顷就能够供养一切诸如来,而且还可以听诸如来讲经说法,福慧双修,而且还有六神通,我们就有能力帮助所有过去生的亲戚朋友、所有有缘的人。这些理都搞清楚了,随缘顺受为忍辱,不会被逆境恶缘所动心。

我们这几节课讲到的都是家庭的恶,我们要不犯这些恶,更积极的奉行五伦大道。印光祖师有教导敦伦尽分,敦伦尽分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是《阿弥陀经》里面的当机者;不是善男人、善女人,要往生不容易。《观无量寿佛经》里面韦提希夫人想往生极乐世界,佛陀首先告诉她「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都是敦伦尽分,「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

我们学习这些经句都跟往生有关,学习这些经句才是真实的学问。学问不是学历,也不是记问之学,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真学问没有离开五伦的。《菜根谭》讲到了,「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融得性情上偏私是格物的功夫,那是真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纶」,家里面本来有一些摩擦,甚至是隔阂、误会,更严重的还有怨恨,能够透过我们学圣教,我们真诚去化解,这真的是真学问、真经纶。甚至家里面的危机都可以因为我们而化开了,因为「亲有过,谏使更」。

诸位同学,我们学圣教之后,家里面的误会、隔阂有没有因为自己化解掉?我们学以致用,我相信在这个时节因缘、这个时代,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些情况很正常,所以都是自己的练心场,都是自己的道场,都要从这些地方去解行相应、去落实。

我们探讨到的经句,「骨肉忿争」,能把它化解掉。又提到「男不忠良,女不柔顺」。印祖有讲到敦伦尽分就是能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些伦常关系里面。我们去观察一下,我们刚听完赵老先生的事迹,他有没有在人与人当中落实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我是听过一个说法,应该都有《诗经》的味道,《诗经》都是用暗喻的、暗讽的提醒别人,「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我们比较熟悉的骂人的叫「王八」,其实那个说法叫「忘八」,忘八,你怎么把八德忘了?你看这个提醒人很含蓄,不能忘八。

我们看赵老先生,你看他都一百零六、零七岁了,我很想见我的母亲。身体这么孱弱的情况都不忘母亲,可以想象他处世的时候有没有常常提起我妈妈教我什么?一定有。包含悌,他真的是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甚至连小偷他都这么坦诚、这么设身处地在跟他相处。而且他有一个人格特质,他特别记得人家的恩。他曾经人生有乞讨。大家要了解,他本来是在大学里面教书的,在学校里面教书,学识很好的。很念旧,他还首先第一站就要去看他本来服务的那个学校。

诸位同学,这都是我们要去体会到的,这样大家看人就准。人生最重要的都是抉择,他在乞讨的时候,大家对他的帮助他都放在心上,连看到一个小偷,他都提起来我也曾经是落难的,然后也感同身受,说你一定也是情非得已。你看这种言语,我相信那个小偷也被他感动了。还主动把钱拿出来帮助他,然后还替他很设身处地,「你去偷有时候还偷不到,到时候还得关好几年」。真的有古风。《德育故事》里面耻篇,好多读书人都是这样,感化了盗贼,也证明什么?人之初性本善。

他的忠信做得非常彻底,他能做的尽心竭力。你看他送了多少骨灰,让这些老人家在天之灵非常的安慰,不只亡者了了心愿,我相信跟他最亲的这些亲人对赵老先生是感恩戴德,这对他们的人生都是非常大的安慰,不然都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忠。信,很守信用,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他还把黄金换成美金,最后还交给了这个朋友。

礼,他老人家很恭敬人,我们看那个照片,他跟黄先生,可以感觉到他老人家待人真的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对人都很恭敬。也不强求,人家说你九十三岁了,年纪太大,就别来了,他也很尊重人家的意思,他就没来。我们看到他对学问的恭敬,九十三岁都坐第一排,认真对待学问、对待自己做的事情。可能金氏世界纪录九十八岁拿到硕士学位,他有可能是打破金氏世界纪录。礼敬。这个义字表现无疑。

廉洁,自己这么穷困,面对当时候那个年代七千多块,不止,他是又帮助了一些人是七千多块钱,不为所动。他的人生有很多义利之辨。包含他帮助了高级军官的妻女,人家当下就要给他一个官职做,他也没有动心。所以他人生后来的福报长寿,都跟他在面对名利没有动心也是有关系的。他有这么高的人格、品格一定跟他的耻心有关,人没有耻心很容易就随波逐流。怎么会不受社会风气影响?有羞耻心,耻不如尧舜,耻不如圣贤,看到他积极乐观进取。他也是把八德用在了这五伦关系、人与人相处上。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经句,其实也都是把八德用在家庭这些关系里面。我们首先男忠良举了范文正公的例子,「景仰百代」。就像今天我也很感谢我们院长,同样听一个故事,每个人体悟有深有浅,院长听了这个故事有这么多的领悟,还给我们整理了好多要点出来。其中就点出来志工,一般人就觉得我多做一些事,可是这位赵老先生他在做志工的过程,他已经感动很多的人,他转化了很多的人,甚至这些人都开始效法他,所以他的精神长存世间,留取丹心照汗青。男子就要有这种气概,就像老法师说的,人生短短几十年,总不能白来一遭,总要做有意义的事,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看竺教授,竺教授应该是七十七左右了吧?你看老当益壮,这么大年纪,那种对文化的承担、道统承传的使命感,我们这晚辈看了都敬佩,飞那么远来给我们做表率。我们从赵老、从竺教授就看到文化的力量,他们这种年龄照理讲都是退休了,都是在家里含饴弄孙就好了,但是他们都是自强不息,看到民族社会的责任,所以忠良二字都可以从这些长辈身上去体会。

女要柔顺,我们昨天是举了马融长女的例子,接下来我们今天看大家很熟悉的北宋五子其中两位。北宋五子是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这五子在北宋对儒家的弘传影响非常大,也让我们感觉到能成就两个大儒,最关键的还是母教。我们来看一下,「宋程珦夫人侯氏」,她的人格特质是「谦顺柔和」。柔能克刚,家里面很多这种情绪冲突,可能都会因为这个柔和化为无形。「虽小事必禀而行」,家里很小的事她也向丈夫禀告才做。

我们要了解,《华严》有一个词叫「主伴圆融」。一个因缘、一个家庭、一个团体,它一定有一个主。你看古代有酋长,不管哪个民族,它有一个酋长。有酋长可能还有副酋长,或者他的干部,它就有一个主伴在配合。假如一个团体里面两个人要说了算,那这个团体会怎么样?可能要分两派,最后就要分开了。总要有主有伴,家庭也是一样。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懂得去体会,你体会到了,你会很欢喜的依循五伦八德去做;体会不到,甚至于自己觉得这样好像我不能接受、我不认可,当然我们不循着五伦八德去做,自己也会慢慢感觉到不顺,会有烦恼。五伦八德不是谁发明的,道是什么?大自然的法则,就像星球的运转,你偏了就乱了。所以这不是谁发明的,遵循大自然的法则,不逾越的去做叫德;大自然法则叫道。所以五伦是道,八德是顺着这五伦去做,自然流露的性德,不然就变成两头马车、多头马车了。

「治家有法」,她治理家务很有章法、很有条理。

我们复习一下「办公室规约」,现在读吗?不读,不读没关系,放在心中就好。「四维上下一律清洁,器具整齐不离原处,事按次序今事今办,各负专责互相协助」,这都是办公室里面的这些原理原则,「爱惜公物体念施舍,办佛家事即是益众」,这六个原则。我们面对境界,比方说治家,治家的原理原则我们要胸有成竹,不然我们在说每句话、做每件事依循什么?任性而为这个家就麻烦了。所以这句「治家有法」我们马上观照,我现在护念我自己有没有法?包含我自己在班级里面有职务,那我在尽我这个职务的本分,我有没有做人做事的法在我的心中?

接着提到了「不挞奴婢」,就是君仁臣忠,善待下人。「诸子或加诃责」,她的孩子有去诃责下人的,必戒之:「贵贱虽殊」,人福报不同,虽然有身分的贵贱,但「人则一也」,人家也是别人的孩子,他有父母,他有兄弟姐妹。「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都要设身处地替人家想、替人家家人想,我们善待他了,他所有的亲人都欢喜、都感恩。「珦或有所怒,必为之宽释」,她的丈夫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发怒,她会很柔和的好言相劝,让他释怀。这是相夫,刚刚是教子。接下来也是教子,「惟诸子有过」,则不掩饰,常常说到,孩子会德行不好,就是因为母亲掩饰了孩子的过,父亲不了解,就不好教导了。所以慈母多败子,这个话值得深思,不能感情用事。

这一点我就很感念我的母亲,我父亲要教训我,我母亲从没有插过手,甚至于是我父亲教训完我,她一定又跟我谈,父亲为你好,你一定要记住这个错误,跟父亲配合教育我。不只母亲是这样,爷爷奶奶也是这样。所以这个配合就是不能感情用事,妈妈袒护孩子,爸爸没法教;爷爷奶奶袒护小孩,父母没法教。教育是合力,真不简单,这些缘分都要具足,才能把人才培养出来。

家庭是这样,我们现在从家庭拉到学校里面来,这个难度有可能比家里还要再难,因素更多了。护念一个年轻的学子,影响他的有他家庭,他的家庭父母家人,影响他的还有同学们、老师们,还有当下我们在英国所面对的这些境缘,人事境缘,甚至是环境。一间超市也是一个境界,要买什么都有,这方便当然是需要的。大家看这些都不容易,而且还不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劝的时候觉得应该是为我好;不是血缘关系,挑战难度还是更高,很容易人家一二句话信任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了。

哪一个人跟我们过去生缘分还不错,我们就容易感情起来。感情一起来,他有一些抱怨、批评、不信任的话出来,我们受不受影响?今天薛同学有提到老法师办这个学校不容易,缘分是很难的。赵老先生他们面对的是动荡的年代,我们在当前的缘也很不容易的,老人家九十岁才创办了汉学院。师长有说他三个老师都有人批评,但是他了解他的老师。我们现在在这个时节因缘办汉学院挑战也是非常大,我们首先体会到他缘分的不容易,我们就会不忍心给他添一点乱。

成德自己经历不少事情了,真的体会缘分太难了。我是一个台湾长大的孩子,但是我也是在各地走了十八年多,参与的缘分要让它保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历的事多了,更加感觉要珍惜因缘,知缘、惜缘、造缘。我们纵使看到汉学院不足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把它建设得更完善。从因缘来看,汉学院才刚办第六年,诸位同学们,我们千年学府,目标要高远,大家都是最早的学长、学姐,我们共同把它建设好。

今天早上龚同学有提到她们到厨房去协助,她有提到说蔡大厨这么去带我们烹饪,这对他来讲应该还会增加负担的,还要讲不少话,开口神气散,那是龚同学她能够去体认到别人的付出、别人的不容易。同样的,对人我们是这样,我们延伸到对一个团体也是如此。人这个心境形成以后,你去接触到人家的家庭,你就会很自然的都是一种护念,不会有挑剔的心,这就是一个义字了。义者宜也,我应该做什么才是适当的。我们挑剔,自己的心不清净了,对别人有没有好处?一点好处都没有,这就不适宜了,适宜的事一定是自利利人。当我们都是这种体恤的心,我们去护念家庭的时候都是设身处地去建议,建言者当置身利害之中。

教育都是合力,众缘和合,有时候缺一可能就成不了事。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谤。现在这个时代你真的要为公,不得罪人、不触碰利益名利不大可能。但很重要的一点对事不对人,我们虽然得理,但也不能强势,也不能不饶人,也不能产生对立。我们都知道有极乐世界可以去,不能再搞轮回业了,在处世当中不计较人我,不去瞻顾得失,当然也不要激于意气、牵于感情,廓然而大公去办就对了。哪怕他一时不理解,对你还有微词,久了,日久见人心,无须罣碍。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人不知而不愠」。只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公心,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当然也是要检讨我们在做事过程、在心态上有没有不妥的,或者在做事当中可不可以更周详、更体恤来做。

有这样的母亲,好的母教,好的家教,「二子颐颢俱成大儒,位显贵,配享孔庙」。历史当中读书人能配享孔庙的不多,他们家就有两个大儒。这是母亲的榜样。

我们再看,再讲得更细一点,在家庭里面所遇到的事情。「和州居民某」,和州是现在安徽境内,「养鹅百余」。「一日食其邻之稻」,鹅吃了邻居的稻子,邻居打杀他的鹅,很严重,都死了五十多只。这个居民的太太看到了很生气,但是她又想,假如我跟他打官司也需要很多费用,而且我的先生现在刚好喝醉酒,假如我把这个事告诉他,他一定会去打那个人,这样就更不好了。一个女子她能忍住情绪也是很重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这话有味道,我们看这里就彰显出来了。她「遂收拾死鹅腌之」,腌之了还不浪费掉。「次早,邻人忽暴死」,打她鹅的邻居隔天早上就突然暴毙了。结果她的先生知道昨天的事很有感触,感叹道,假如妳昨天跟我讲,我都喝醉酒了,铁定我情绪控制不住,会去打这个邻居,有可能就出人命了。那他们家可能终生以泪洗面,就很不幸。逃过了这个劫难,这是女子的度量,女子的理智、不情绪化。妻贤夫祸少,有道理,这些故事都有彰显这些点。

我们再看「紫霞造福诀」云:凡是女子修善,和男子并无不同。但女子她在因缘当中,在古代比较是男主外女主内,所以主要是「三从为良」,三从四德为主要,未嫁从父,已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功、妇容,以这个为先。其实这一点对我们都是一种提醒,李炳南老师曾经在黑板写了四个字:「好人好事」,因为台湾有鼓励好人好事,但李老为什么写出来?提醒不要是带著名闻利养去做好事,而且这个好事是为社会的,也应该在修身齐家的基础上,不然流弊挺大的。

我们推广传统文化的人,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教好,我们就都出去讲课,这不妥。就像「紫霞造福诀」这个提醒,我们每一个人的角色什么为重?这里讲三从为良,三从四德为主要的。妳还有其他的因缘力量,妳可以再多做一点,但是不能把这个本给忘了。「如有善行,不若劝双亲、丈夫行之之为妙也」,要行善事,不如劝父母、丈夫去做较好,其实应该就是配合。父母有三件善事,女儿占其一;丈夫有两件善事,太太就占其一。如果经过妇女预先思量而去做的善事,她考虑到了,给她的丈夫讲,其功德和丈夫做的是一样的。「若将妇女劝化为善,其功德比妇女自己为善,倍难倍多也」,比妇女自己行善更加的难能可贵,因此功劳也更大。妳劝了一个妇女,她善心起来了,那她可以去护持她的丈夫、教育她的小孩,这功德很大。印光祖师特别强调天下的安危女人家操之一大半,很有道理。

诸位同学,《天下太平之根本》你们看过没有?这本书很难得,大家抽空好好拜读一下。

接着提到了,姐妹妯娌间若有善行,就要彼此互相赞美,其功德也是相等。随喜功德,功德是平等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尤其在家庭里面,姐妹妯娌之间互相赞叹,那种家庭的和合气氛随时随地在影响着小孩。最可贵的是以欢喜心共同做善事,没有任何的嫉妒障碍。

接着提到妇女若能孝敬和顺、相夫教子,以尽自己的本分,再加上「深信因果,吃素念佛,则现生自然身心安乐,子孙昌盛,临终定蒙佛慈接引,往生西方。只可在家潜修,不宜向外奔驰,一则不误时光,一则免惹物论」。我们读到这里,成德就想到末法时期在家女众念佛成佛的是最多的,排在第一位,因为她们都做到印光祖师讲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这里是提到妇女适合在家潜修,比较不好在外常常抛头露面,这一方面不耽误宝贵的时光,另一方面也可免除招惹众议。当然这些情况就视实际而论,因为假如说我们家里的本分没有尽好,常常又跑出去道场,跑出去做善事,都会惹来这些议论。

接着提到了,「又如子孙有疾,祈神祭祷,动费数金,何如平日为善救生,自得神祐乎?」子孙生病的时候祈求神明保佑,甚至于还花费数两黄金,都比不上平时多行善放生,自然获得神明保佑。好像林看治老居士她有一本书就是谈念佛感应的,很多妇女念佛,家里的人逢凶化吉,甚至于小孩都去世了,都因为念佛把他给念回来了,这书里面有。包含我们周故院长的母亲,相夫教子的好榜样,辅助先生照顾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学生几代单传,去世了,周师母拼命念观世音菩萨,求菩萨,他几代单传,这不得了,他的家里人多痛苦伤心,结果念念念,那学生断气了都活过来了。后来这个学生说他在一片黑暗当中,突然听到周师母喊他的声音,他顺着那个声音就看到光,就醒过来了。我们看一个妇女她那种至诚的心,感应不可思议。

「闺门内自有洞天福地,勉而行之」,要用心去体会,闺门,女子房间之内自然就能修善培福,所以希望妇女同胞大家努力去做。

我们再看下一句,「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汇编》讲到了「夫妇和而后家道昌」,夫妇和睦家道才会昌。这些句子都在提醒我们知所先后,甚至是本末、因果都在里面。《礼记.昏义》就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夫妇没有义,夫妇不和合了,你孩子培养不出来了,这都是先后。所以你夫妇不和,孩子培养不出来,家道就要衰了。

「妇女未尝读书明理,若有不是,便当明白晓谕,固不可任其纵恣,亦不可遽生瞋嫌。」这在提醒当丈夫的人,当然这段话的背景是在古代,女子她受圣贤教育的少,男子假如懂得道理多,你当然有责任护念自己的太太。现在呢?现在女子受教育的跟男子是平等的,时空也有点差异,但也要观察深入。

成德刚回到祖国大陆,第一站是海口,我接触到不少老人家,他看到我说,「我没有学问,我没有文化」。我听了都有点怪怪的,不知道怪在哪,后来我想清楚了,这些老人家是没有学历,不是没有文化。他们是没有学历有文化,我们现在是很有学历,都大学以上,但是没有文化。这个「化」字,感动人、感化人,这才叫有文化的人。就像赵老先生,光听他的故事我们薛同学就已经泣不成声,感动莫名。假如还有机会、机缘,没关系,到极乐世界再说。你真的还有机会去亲近,那你印象深。

成德是有机会,比方说对马来西亚华教贡献很大的沈慕羽老先生,我曾经到他们家拜访过,那真是终身难忘。九十五岁的人,他那种精神矍铄,精神奕奕,讲话丹田有力。我记得我们刚开始在那谈话,谈到繁体字,沈老眼睛张大,「是正体字,它一点都不繁(烦)」。所以诸位同学,以后不要说繁体字,人家一听就觉得有点繁(烦),学习的心就因为这个字影响,正体字,正统的,一定要学。他听到我们是在推广文化的,非常欢喜,一直在鼓励我们,然后还带着我们去唱歌,他自己亲自弹风琴,弹抗日爱国歌曲,那歌、那种情境一生都难忘。

我们现在是学历高,不一定明白五伦八德。在古代,丈夫他明白这些道理,妇女接触得比较少,你当然要体恤她,应该遇到这些情况可以给她明白晓谕,当然不能放任她,也不可以因而立即产生瞋恚心或者嫌弃的心。但是一般世人遇到强悍的妇女,就会受她的欺负凌辱;如果遇到柔弱朴实的妇女,就加以凌辱虐待。欺善怕恶,这岂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这些道理都分析得很在理。

更有愚痴的人,宠爱小妾,欺负正室。这在我们现在是一夫一妻制,但在古代这样的行为就真的是太愚昧,这是毁了自己的家庭。爱恋妓女,欺负妻子,甚至于殴打辱骂、瞋恨责备自己的太太,这种人尤其不得善终。

我们接着看颜光衷先生说:「人生莫作妇人身」,人生不要出生为妇女,百般苦乐都由他人支配。自从离开双亲和亲爱的家人,生死等一切事情就随附他人,所归属的只有丈夫一人而已。肚子饿了不能只顾自己吃饱,天气冷了,「寒不独衣」,不能只顾自己穿暖。「舍其身而身我」,先牺牲自己照顾他人,最后才想到自己;「舍其父母而父母我」,要先抛下自己父母照顾别人的父母,最后才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一旦嫁给到远处经商的或者是别处求学的丈夫(这都是叙述在古代的一个情境),自己就要独守孤寂的房间,每当寒冷的冬夜独自盖着铁衾,就是如铁一般硬冷的大被子,这岂是容易忍受的?如果我自己命薄,嫁给了负心汉,他就会在外另结新欢,「钟情花柳」,钟情于寻花问柳,疯狂的迷恋娼妓,这个妇女就很伤心。而一旦显贵,身边侍妾环绕,就不再顾念结发妻子,罔念发妻。「恐惧唯汝」,恐惧时只有自己承担,安乐时却无法共享。

接着谈到了,为何要对人这么不忠厚?若她是位长舌妇,平时放肆,仗势凌人,「失行之女」,解释是丧德的女人,忘了检点自己,撒野又泼辣,那也就算了,她假如是这样的女子,那也就算了。如果她能尽心侍奉舅姑(公婆),跟妯娌和睦相处,和气对待姑姑、舅妈,又处在前后正偏室之间。

这一段首先是叙述到古代女子她的一些处境,当然也是我们男子丈夫都要能够体恤她们,然后不要辜负她们,尤其女子很尽本分的,更不应该辜负她们。

刚刚这里提到了,女子处在前后正偏室之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私心,个个都想着在家中独揽大权,所以自己就处在这种辗转忧愁的环境中,忍气吞声,这样的日子「殆未可言」,实在很难言喻。若遇到穷困颠覆的家庭,就是没有福报的情况,早晚都有断炊之虞,断炊的担忧,没饭吃了,还要以缝纫刺绣的工作来赚取家用,自己才能够活下去,这种生活的压力、辛劳也都是苦往肚里吞。

也还有很多无法详细叙述的地方,怎么自己希望托付仰赖一辈子,但半途却被丈夫抛弃?这到底是何情理?此卷是古时东征的诗句,以柔和婉转的情韵描述出来的,「为王化第一义」,就是国家化导人民最重要的教育。刚刚这些叙述是描述在古代的一个社会情况,为什么是王化第一义?因为《诗经》第一首就是「关雎」,谈的就是男女夫妇,「夫妇有义」,我们刚刚提到《礼记》讲,「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所以家庭的伦常是以夫妇为核心,才延伸出父子、延伸出兄弟。而「关雎」,包含刚刚颜光衷先生说的这些叙述,也都是古时候东征的诗里面表达的意境,透过这个诗来启发人,「而乐妻子」,好好照顾妻子,「宜家室」,使家庭和乐,「顺父母」,孝顺父母亲,「真吉祥善事哉!」夫妇和乐,老人才会安心。只要夫妻不和,父母没有不担忧的。

刚刚这一段透过描述女子人生的这些不幸、苦难,也让当丈夫的人能够生起情义、道义,好好善待妻子。《诗经》的教化会让人敦厚,然后睦伦常。

我们看一个古代的榜样,顾恺,待妻子十分有礼,他经常早出晚归,很少看见妻子。有一次他病得很严重躺在床上,妻子出来探视问候,恺令左右将他扶起来,并且戴好帽子加上外衣,慰问勉励妻子后就请妻子回去。由此可见,夫妻之间怎可一刻无礼而导致过于亲暱的缺失?然而礼节哪里有什么其他的用意?最主要的精神只不过是要能和而有节、爱而相敬罢了。和合,之间还是有礼节,互相尊重。因为夫妻是同室,同一个房间,夫妻再出来才是同一个家,这个空间是最密切的,最密切的关系假如没有礼就很容易随便。古代读书人对这一点还是比较谨慎对待的。我们想一想,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跟这个有没有关系?亲了就随便了,随便了就不够尊重对方,不尊重对方当然很容易就情绪起冲突了。

可能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一下子很难体会,大家看了会不会说这样挺累的?那个心境还是很可贵的。现在我们有福报,竺教授贤伉俪来了,大家可以观摩观摩有传统文化熏陶夫妻的相处,你接下来再去看看年轻的男女,那还是有不同。不要说你们,像成德我们五十岁上下的,跟古代这些故事差别就挺大的了。所以不可亲而无礼,确实重要。

我们再看「洛城王八郎」。从前洛阳城王八郎个性凶残,喜欢殴打妻子,而且亲暱一个妓女,家财都被他花尽了。他的妻子被飢寒所迫,而且又被丈夫愈打愈凶,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好委托亲友邻居主持公道。八郎就让妻子到别处居住,自己和妓女住在一起。过没多久身染疾病,财产也花光了,妓女就迅速径自离去了。所以格言里面有提到,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才是天荒而地老。男子不能好色,女子也不能是好世间的这些利禄,这些都是很靠不住的。结果王八郎就又想回到妻子身边,妻子避开他了。后来王八郎暴毙,妻子也死了,亲邻就将他们的尸体放在一起。到了晚上忽然听到斗殴争吵的声音,结果大家把门打开一看,两具尸体相背而立。因为王八郎对自己的妻子太恶劣了。这个故事我听下来头皮都发麻,死了之后都气成这个样子。

当然,佛陀的教育是要看破放下。亲人之间四种关系才会相聚: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师长讲经有引了两句对联,「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世间关系离不开这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可是我们看这个事例,人世间的轮回彼此这些怨恨会怎么样?愈积愈厉害。所以真正看破的人别再搞轮回了,太辛苦,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假如比方说这个太太能够看得破,我相信她看破之后就我不想再搞轮回了,她念阿弥陀佛我看比一般的人恳切,把人生的苦难转,化悲愤为力量,转成一种求出离的决心。所以佛法都能转,假如她真正看破了,她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又能原谅她先生,在她先生求她的时候她能原谅他,也有可能她的先生会良心发现。我们也都有听过女子修行很认真,丈夫对不起她,另结新欢,结果后来她做到她的先生跟第三者都来给她忏悔道歉,这样的例子都有,这就把缘分转了。

我们再看「不敬其夫」。刚刚是不和其室,现在是不敬其夫,妻子不尊敬丈夫。「夫者妇之天」,丈夫是妇女的天,是妻子终身依靠的人,怎么可以不尊敬?那些不尊敬丈夫的女人,不是悍妇就是荡妇。或以恶言相向,对丈夫恶言相向,或用咒术、巫术来诅咒丈夫。不知道凡是出生为女身,大多因为宿世造业所受的责罚。当然人生酬业,我们都是有业才会再来投胎的,我们都是业报身。男人有男人的业,女人也有女人的业。我们有这个认知,我们就不会贪恋这个肉身,会更积极的不要再取这种轮回之身,要取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要去换一个跟阿弥陀佛一样的身体。其实一个人他的整个外貌都离不开因果的,都是修来的,三十二相也都是修行修来的。人假如会反思,光是自己这个身相就可以给自己不少提醒。

我们来轮回其实都有我们的业力,「若更侮夫」,如果还要欺负丈夫,「益堕恶道矣」,更会堕入恶道。「至丈夫死,骨肉未寒,便思改适」,就是丈夫过世尸骨未寒,就又想改嫁,视所生的子女就像陌生的路人。丈夫死时不能哀伤,在生的时候又怎会尊敬?

当然按照一般来讲,女子情感还是比男子重,一般,不是绝对。我们看「礼运大同篇」讲「男有分,女有归」,古人为什么不说女有分、男有归?这还是有他人情事理的一个观察。女子假如找了一个好的归宿,她的心很定,她的情感有依托。印光祖师也有提,女子除非妳决心很坚定,不然要走入家庭早一点好,妳不要拖到三四十岁,要再找对象不是很好找。印祖这些祖师他们在考虑事情,考虑得很细致的。古人讲这些男有分、女有归,对人心都是体恤得很深入的。我们换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观察,你们有没有见过事业赚了很多钱的女人,底下还带了不少员工?你们见过,我看刘同学可能见了不止一个,那个点头的姿势应该不是见一个。刘同学妳所看到这个女人在社会赚很多钱的,她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妳不用讲她跟妳的关系,妳就讲她们的情况就好。

刘同学:报告法师,学生主要见的因为都是学传统文化的,所以她们是在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再对家庭有了很大的一个改观。听她们也是说到自己以前的一些经历怎么怎么强,但是学了传统文化以后就会发现柔顺下来让家庭会变得更好。感觉是说,因为可能她们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金钱,她们就开始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的家庭可能不是那么的顺利。她们确实是感觉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是有满大的变化的。谢谢法师。

成德法师:她具体,比方说她一些观念、心态转,她感觉她的家庭有什么转?有听到她们叙述这一段吗?

刘同学:学生记得是说,因为其实接触的也不算很多,但是有一位学生是记得原本她是已经离异了,后面因为开始接触传统文化,慢慢的后面又找到了一位先生,跟她更加的志同道合。当然最近也没有去了解,但是确实当时听到她重新找到了。因为年纪也不小了,当时是觉得能够重新找到,而且对方家庭也是非常有钱的那种,然后双方还能够这样再结合起来,当时就觉得挺不可思议的,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感觉是说那种性格的一个转变,重新又找到了一段缘分。

成德法师:对,性格的转变。而且她一定有记取以前的教训。再来,人有福,她一些福报还是会现前的。

还有没有其他的同学,你们周遭觉得女强人她们现在身心的状况,到底女人这样去发展,在事业当中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她真的快乐吗?就是社会一直在变,但是我们真的变得更幸福快乐、身心安康了吗?这是很值得我们静下来冷静观察的地方。管同学有请。

管同学:师父好,大家好。请问能听清声音吗?

成德法师:可以可以,请说。

管同学:是学生的一位表舅妈,表舅妈的丈夫就是表舅,跟学生的母亲是表兄妹的关系,所以是表舅妈。她是一位女强人,从学生记事起她好像就跟表舅有分居两地。学生的这位表兄(就是表哥)他从小就经历父母亲不住在一起,也不是很和睦的这种情形,现在虽然大学毕业,但是也很不顺利,让表舅和表舅妈操了很多心。学生感觉到表舅妈她其实不是对这位表舅完全没有感情,她有时候也会表现出这种依赖的心理,但是中间有很多的矛盾,所以感觉现在过得也不是很开心。因为表舅妈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强势,年轻的时候也很漂亮,现在生意做得很好,赚了很多钱,但是因为表兄的一些事业、成家都不太顺利,表哥他大学毕业了之后也不好好工作,给他找了很好的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但是他又悔婚,就是不想受女朋友管教,又后悔,跟女家闹得很不愉快,现在就挺难的。

成德法师:谢谢管同学。我们女子她还是有一种希望精神的、情感的依托,除非她已经再提升到把这个也放下了,还没有到的时候,能够找一个好的对象依托,这对她来讲她能安下心来,安心了她相夫教子,把一个家庭照顾好。假如没有感情的稳定,没有一个家庭的幸福,其实她在外面获得再多的东西,我相信她可能夜阑人静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烦恼的。

而且我们要敏锐一点,我们的行为一直在影响着他人,尤其是我们的下一代。所以你夫妇不和合的时候,孩子本身心理就很难健康。他心理不健康了,他以后会出什么事?他可能在学业当中会出状况,他可能在做事业的时候会出状况,甚至于妳刚刚提到的,他在面对婚姻的时候也出了状况。我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也是很无奈、很着急,可是问题是你当父母的人就没有把夫妇怎么相处给他。甚至于你假如要化解这些问题,你都不能是见他的过,你还要去了解他内心深处的烦恼在哪、恐惧在哪,这都有一点,就是妳的表哥,我相信他的内心深处是有需要疏导的部分。现在实在讲任何问题都能解决,是当事人愿不愿意,旁边的人明不明理,这些条件具足了,都能扭转家庭的这些问题。

也包含我自己都有观察,比方说我母亲的同事,只要比较强势,她的孩子,尤其是儿子就会相对的比较懦弱,因为他跟他母亲的互动都是母亲说了算。大家更细致的话,这个儿子的阳刚之气就被母亲给扼杀掉了。继续沙盘推演下去,儿子因为母亲的强势阳刚气扼杀了,他以后怎么扛事业、怎么扛家庭?这一连串的问题就会一直延续下去。见微知著,见这个行为,它会怎么一直因果相续产生影响,这是要看得到的。

甚至于是夫妇不和合,子女对婚姻都有恐惧。这些心理的影响,所以现在愈来愈多年轻人不结婚,这都是家庭问题。你说不结婚也是他们的自由,大家想事不要想得这么简单。请问,这不结婚的都去修行了吗?很多社会问题都不是宗教层面能解决的,宗教层面得他是相信的人,他不相信他根本不去接触这些教理,但是这个社会还是要治理的。礼乐刑政,现在没有礼了,你看男女关系这么混乱,吓死人,现在多少情杀的事情。再来堕胎,堕胎对这个世界有没有影响?影响大了,那都是地狱的业力,那么强。现在好多孩子跟父母冲突很大,其中一定有因为堕胎影响的。人的灵魂不会死的,你看被堕胎的婴灵,他也很无奈、他也很怨,他有怨他报在哪里?铁定会去影响父母跟他现在在世间的这些兄弟姐妹,他是被堕掉的。

《礼记》里面都提到了,男女没有礼节、没有婚义,以前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现在自由恋爱,大家看很乱。一个人他假如没有男女的节度,我们都遇过,才三十几岁,堕过十几次胎的都有,你看她的地狱业都造多少,她最后的结果可能都不孕。「男有分,女有归」,这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现在的乱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今天探讨的经句都是夫妇这一伦,也很值得我们自己好好的思考。自己思考清楚了,也才好去护念亲戚朋友,甚至向大众推广。古人都是先觉觉后觉,我们自己要先搞明白,才好去护念他人。当然,我们在探讨的过程,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不是说都不能探讨,也不是强迫大家接受,实在讲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能够被勉强?说实在的,勉强适得其反,对,反效果。当然今天可不要有人误会说,成德法师说的,女的一定要结婚,我没有讲过这句话。

因为最近就强调印光祖师,印祖有分析一些客观的状况,现在新的学说来了,旧的人伦规范现在比较不被重视,甚至还被批判,这个时候你教孩子还很严厉苛责就不妥当。父母很严格,孩子还觉得父母一心为我,那是他从小在这种氛围,有这个认知。现在旧规很少人懂、接触到了,你还执着在苛责,他只要有朋友跟这个孩子一讲,你爸爸妈妈太过分了,他马上因恩反怨。现在好多新闻都是父母被孩子杀了,还有知名大学的,这个时候就不要念出哪一所,知名大学就好。往往,你看这孩子读书考试都没问题,怎么做出这种杀父害母的行为?父母控制他,一定要逼迫他读书、拿高分,最后就变成这样的悲剧。印光祖师在八九十年前就讲了,你这样很严格对待他,最后他会反弹。那他干了这个事,他在地狱永劫难出,你不是害死他吗?所以教化也要应机,勉强不得。

师长有说,现在自由民主开放。师长讲这个话意义是很深远的,在这种客观的状况,父子之间的相处、师生之间的相处都有它应机的调整。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

说明:

(1)、资源来源于网络公开发表文件,所有资料仅供学习交流;

(2)、本站所发布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删除,微信:xsxyd6688;

福德智慧 » 《太上感应篇汇编》学习分享 成德法师主讲(第三十八集)2022/5/16  加拿大温哥华

发表回复

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集合

立即查看 了解详情